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8日
18个项目孵化117种产品,创新机制支撑产业转化 青岛百名“国际院士圈”引燃区域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涵               腾笼换鸟   用真诚和高效带头引凤   脱胎换骨,凤凰涅槃,青岛李沧区正经历着这样的重生。   李沧曾集聚了青岛最大的工业集群。2010年以来,57家传统工业企业因环保搬迁,陆续带走了全区经济总量的1/3。处在转型期,李沧区选择了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兴区之路,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由此成为“穴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建港之初,各项基础设施还在筹建,大家普遍的担心是院士们能否看好这里。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亲自带队,“瞄上”一位院士,随其在上海、南京转了4天,行程4000公里。   首位落户院士港的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王玉田说,感动他的是院士港的诚意和高效。当时,区委主要领导与王玉田院士刚接上头,得知院士行程只能在国内待7天,便火速赶到北京,邀请10位专家召开项目评审会,评审通过后,立即打电话给王玉田院士:“您来吧!”。“我也没有想到,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回国创业的计划就实现了。”王玉田深切地感到,来院士港落户不是谈判,而是在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努力。   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按照“科学城+产业城”模式,形成“9+3+1”功能板块总体架构。即在东部世园会核心区域布局院士工作站、院士港研究院、院士港产业核心区试验区、院士港产业加速器、院士技术论坛、院士技术创造创新银行、院士特色风情居、院士综合服务网、院士顶尖荟等9个核心板块;在中部商贸通达区域布局丝路协创中心、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等3个协同板块;在西部胶州湾岸线区域15.7平方公里的楼山工业区布局科教产融合园区。      来鲁搞科研   效率比预计提速4至5倍   院士只要带着项目入港,能做到多大,政府就扶持到多大。由政府带着项目去对接企业,加速产业效益转型,研究遇到困难了,政府也尽最大努力帮忙解决。   2019年,院士港刚性引进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甄崇礼。他不仅自己来鲁发展,还把整个研究团队和家人一起带到了青岛,并创办了创启时代(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来青岛,我的研究至少比预计提速4-5倍。”甄崇礼笑着说,在院士港,有一种当地政府催着自己去搞研究的热忱。   甄崇礼领衔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氢能与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两个项目,是他来青岛后与团队进行自主技术攻关的代表性项目,五个月就研发测试上线,被纳入《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成为山东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第一批)。   据了解,李沧区聚焦智慧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大系统化“双招双引”力度,加快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四链合一”,以院士及其团队撬动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平台资源,聚合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资金合作、产业合作,激发产业集聚活力。   在智慧新能源交通方面,得益于甄崇礼团队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启动了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项目,拿到2000台氢能源车订单,首座500kg/天规模的科研示范加氢站已投入使用,10辆氢能示范车辆启动运营。借助山东打造“鲁氢经济带”、青岛打造“东方氢岛”的有利契机,建成了年产5000套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与上汽等单位的合作不断深入。      注重人才辐射效应   打造自有技术的原装货、种子田   2017年,加拿大工程院陈璞院士以全职方式入港,并创立纳肽得(青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目前,陈璞院士团队在港的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推进,小核酸生物医药更是已进入研究关键期。   依靠一位院士如何拉来更多高层次人才?纳肽得(青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曾在网上发布招聘公告:高薪诚聘副总。在2019年12月的南京大学校友会上,时任江苏奥赛康药业副总经理的王正勇进入了陈璞的视线。   王正勇自2003年至今一直在各大生物医药企业担任高管,此前曾参与过国家二类新药的技术攻关,这正是陈璞要找的人。“陈璞院士团队的小核酸药物研究,给患者带来的效果,远远大于化药、蛋白类药品。”从业30多年,深谙生物医药发展方向,王正勇果断向原公司递交了辞呈,并于今年7月份正式到港出任纳肽得公司总经理。远离家乡,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创业,面对前公司领导的不解,他笑着说:“我想去做小核酸创新药,创新嘛,就得从零开始。”   青岛国际院士港已然形成了国际一流人才集聚。累计有503名院士实地到访,285名院士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基于项目成熟度、院士合作意愿等因素重点跟进其中108名院士并动态优化结构,外籍占85%以上。他们将把更多的成果留在山东。依托“直面问题 排除万难 无中生有 始终顶尖 永远领先”的青岛国际院士港精神,李沧区必将继续引来、催化更多“海凤凰”落户造田。   袁隆平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甄崇礼领衔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何满潮的NPR钢新材料研究……2016年,老工业气氛浓厚的李沧区启动“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迈上了高新科技发展的快车道。基础建筑与产业项目协同推进,已建成300万平方米科研和产业化载体集群;108位院士携项目入驻,获授权专利827项;2020年产值300亿元。如何实现无中生有、引凤来栖?李沧区全国首个院士集聚区的创新启示可资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