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作品全国放映场次超10万

戏曲电影的山东实验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8日
  《乡医老牛》剧照,右二为董家岭饰演的老牛
  吕剧戏曲电影《乡医老牛》正在东营市垦利区拍摄,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近日到剧组探班。影片导演杨真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时透露,《乡医老牛》是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和垦利区文化活动中心联合出品的第四部吕剧戏曲电影,也是近年来第五部山东戏曲电影,“从2014年的《幸福公寓的笑声》开始,我们就在做山东戏曲电影的探索与实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倪自放

《乡医老牛》接地气
  吕剧戏曲电影《乡医老牛》聚焦农村现实生活,乡村医生老牛在村里行医二十余年,医术精湛,与百姓关系紧密。老牛的儿子要结婚,亲家公要求在县城买房,老牛感觉到了经济压力。老牛行医多年,村民有一些欠账,多达数十万,老牛爱面子,多年的陈账不愿意向乡亲们要。老牛的同学邀请老牛去城里发展,老牛面临抉择。
  影片执行制片人、编剧之一的夏建华介绍,吕剧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在百姓中基础深厚,《乡医老牛》以吕剧的形式呈现,也是为了更加贴近观众。“影片的领衔主演,是吕剧表演艺术家董家岭,其他主要角色,由来自于东营市垦利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吕剧演员饰演。”
  吕剧表演艺术家董家岭之前参加过一些以吕剧形式呈现的电视剧,但拍摄吕剧戏曲电影还是第一次,“戏曲电影虽然以戏曲的形式呈现,但要遵循电影的一些基本规律,戏曲舞台演出因为演员距离观众远,演员的内心体验、情感表达都要相对夸张一些。”董家岭说,“我这次在吕剧戏曲电影《乡医老牛》里饰演老牛,电影表现手法可以给演员拉特写镜头,所以那些戏曲的夸张手法就要相对收一下,戏曲的程式化动作也要少一些。”
  董家岭表示,音乐、演唱、表演一次合成的戏曲电影,对自己来说难度不算大,“毕竟吕剧多是现代戏,本身就比较接地气,所以吕剧演员的表演也比较接地气,从吕剧舞台到生活化相对较强的电影表达,其实更容易些。”
  吕剧是山东代表性剧种,如何在电影中呈现得更好看,作曲很重要,《乡医老牛》的作曲是来自垦利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刘俊亮,曾为众多吕剧作品创作音乐的刘俊亮,为《乡医老牛》确立了轻喜剧风格的音乐,“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比较轻快,前奏、间奏、尾奏相对简洁,除了两大段心理描写的唱段用了慢板,其他的唱段里,中速节奏用得比较多。”
是探索,也是回归
  导演杨真曾担任电影《沂蒙六姐妹》的执行导演,其执导的《日照好人》《窦娥奇冤》都广受好评,一位国内知名导演执导戏曲电影,让人有些意外。对此,杨真说,《乡医老牛》不是自己执导的第一部戏曲电影,“从2014年开始,我们相继拍摄了《幸福公寓的笑声》《考丈人》《对门亲家》三部吕剧戏曲电影,还有一部山东梆子戏曲电影《跑旱船》,《乡医老牛》是我们创作的第五部戏曲电影了。”
  进入戏曲电影创作,杨真说这是为了为电影寻找更准确的观众群,“相对而言,作为传统艺术的戏曲多受中老年观众青睐,而电影受到年轻观众的喜欢,我希望在其中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希望戏曲电影是那个能兼顾更多观众的类型。电影是视听艺术,大部分电影视觉效果明显。而看戏曲也被称为听戏,根据我们的实践,戏曲电影镜头切换不频繁,节奏平缓,适合中老年观众听电影,视听争取做到平衡。”
  《乡医老牛》执行制片人夏建华介绍,戏曲电影在农村放映时受到的欢迎超出许多人的想象,《幸福公寓的笑声》《考丈人》《对门亲家》《跑旱船》四部戏曲电影,由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面向全国发行,每部影片在农村公益放映的场次都超过了10万场,“以每场150名观众计算,上述每部影片的观影人次都超过了1500万,这样的观影人次,与城市影院里票房三四亿的影片的观影人次是差不多的。”
  杨真、夏建华都表示,在当前电影市场下,山东电影主创拍摄戏曲电影带有实验探索性质,但也是回归,是再出发,1957年的吕剧戏曲电影《李二嫂改嫁》、1982年拍摄的山东梆子戏曲电影《墙头记》,都曾火爆全国。
  拍了五部戏曲电影,杨真对戏曲电影的探索多有心得,他表示,“把成熟的经典戏曲搬上银幕,一般叫戏曲艺术电影,比如京剧《穆桂英挂帅》等,一般对舞台艺术改变很小。我们拍摄的这几部当代题材的戏曲电影,需要脱离舞台实景拍摄,电影和戏曲本身的艺术特点都非常明显。”杨真表示,在舞台艺术和电影艺术之间的兼顾方面,自己做的几部戏曲电影各不相同,“《跑旱船》舞台的痕迹相对较少,用了一些非戏曲演员,到了《乡医老牛》,舞台艺术的比例要加一些,戏曲的味道更浓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