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是景点 满目皆画卷

南部山区书写脱贫攻坚新答卷

齐鲁晚报     2020年09月28日
南部山区穆柯寨风光无限。
市民在南部山区营而蔬菜公园采摘黄瓜。
积米峪村异地搬迁,村民住上了干净明亮的楼房。
  正是丰收的好时节,在济南南部山区柳埠街道东南端的葫芦套村,57岁的村民杨文香忙着给地里除草浇花,一天下来,她能拿到80块钱的工资,这在以前她想都不敢想。
  阳光洒在村庄的青山绿水上,一片欣欣向荣的绿色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济南南部山区正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新答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通讯员 屈振尧 张玲玉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果
13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

  清秀的山川和清澈的河水,为秋日的葫芦套村添了不少诗意,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看起来环境干净、村民幸福的村庄,在过去曾是省级贫困村。在村书记杨文平的眼中,从之前村集体负债、村民没有收入来源,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村庄干净整洁,一切变化都在这两年悄悄改变着。
  83岁的葫芦套村民鹿宝贵老汉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在一起干活的村民眼中,老汉赶得上年轻人的劲头。“村里现在有很多项目,尤其是这两年村居环境面貌提升,自来水、柏油路等等都弄上了。”杨文平说,村里的环境好了,这些干项目的村民也有收入了,“鹿老汉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哩!”
  路修好了,畅通了村民的出山路,一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出不去的就选择留在村里,杨文香就是其中的一员。山上的板栗树和葫芦是村里的宝贝,好多板栗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之前树都荒了,后来村里就把这些地都管理起来了。”杨文平说,村民有的就在田地里打工,除除草、浇浇花,就能有收入,“这些农产品有了收成,村民还能分红。”村民们的好日子来了,杨文平打心眼儿里高兴。“明年我们还打算建猕猴桃基地、建温室大棚,这些项目要是捡起来了,村里的收入就更可观了!”
  葫芦套村是南部山区的一个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子开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村庄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南山是济南市相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差、产业发展受限,贫困面广量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254个行政村中,就有135个贫困村,占原济南市贫困村的15%,
  2017年7月,扶贫工作移交至南部山区,南部山区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把持续攻坚与成果巩固统筹起来,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2018年底,南山13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目前还有4224户、7737人脱贫享受政策贫困群众。
抓党建促脱贫
第一书记全力驻村帮扶

  脱贫路上,南部山区也创造出了许多符合南山实际的脱贫路子。其中,抓党建促脱贫就是其中的亮点。南部山区严格落实区、街办、管区和村四级书记抓扶贫,打造过硬村党支部,激发了村党组织活力,135名第一书记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高而办事处南邱村地理位置偏僻,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单一,原有贫困户31户45人。这里的贫困曾经让人难以想象:有的贫困户瘫痪卧床十多年,有的智力残障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患癌症花费十多万元,有的老两口年逾花甲丧失劳动能力……45名贫困人员70岁以上有29人,70岁以下16人,其中13人患各种大病。
  张建是2016年至2018年到高而办事处南邱村挂职的第一书记,为了帮助南邱村打造一座致富“造血库”,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张建看准了村里的粉皮。粉皮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发展绿色粉皮加工前景广阔。南邱村林木覆盖率95%以上,生态环境良好,搞食品加工优势得天独厚。
  在与村两委深入沟通,分析项目可行性,学习外地成熟经验后,大家看到了粉皮的发展前景,坚定信心,形成共识,又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得到一致认可,确定采用“支部+公司”的模式建设粉皮厂。
  小小的粉皮厂在经过重重困难后,终于正式投产。如今,“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建成的绿色粉皮加工厂,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达到3000元,2017年该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户全面脱贫。
立足生态保护定位
中草药种植让村民致富

  近年来,南部山区始终秉承科学规划引领和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两肩挑、两手抓”。在生态保护的背后,是生态发展空间在拓宽,民宿游、采摘游、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产品等以绿水青山为依托的生态绿色产业,正为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的潘家场村,四面皆山,丘壑纵横,先天自然条件的不足造就了潘家场村根深蒂固的贫困,集体经济薄弱。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聚宝盆”悄悄改变着,这个“聚宝盆”就是村里成片成片的金银花。从过去的“毫无分文”到如今的“万元户”,村里的村民借着这些“致富花”,让家里都添置上了冰箱、电视、桌椅板凳等新家具。
  从探索出种植金银花帮助村民脱贫,到拓宽销路、成立合作社,三年多的时间,山沟沟里的金银花,成为了贫困群众最爱的致富花,潘家场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除了潘家场村,南部山区立足生态保护定位,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83个,特色农业、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8月,共计产生扶贫收益金3900余万元,实现了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如今的南山,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金银花、丹参等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实现人均增收达到2500元;猕猴桃实现亩产增收4万-5万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乡村游、民宿游等旅游扶贫,促进了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黄鹿泉村“山景小镇”田园综合体通过有效连接一二三产业,2019年使村集体增加收入21.3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2万元至3万元。该项目今年“六一”正式运营后,又带动200多名群众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2400元-4500元。积米峪村“深氧绿谷”田园综合体仅土地流转一项,村集体实现增收50万元、群众每年每人增收4800元。
易地扶贫搬迁
让村民搬离“穷山窝”

  “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搬出穷山沟,住进设施齐全的新房子!”如今,住上老峪、积米峪村新房子的村民高兴得不得了。2018年12月,积米峪村273户723人全部如期搬进山下的安置房,其中贫困户78户153人。对于祖辈生长于斯的村民来说,这是一次对故土的告别,也是人生中的一次命运转折:搬出穷山窝,换个新活法。
  南部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搬离了“穷山窝”。在项目建设工程中,南部山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建成了满足群众不同生活居住需求的宅基地小院、楼房和集体公寓,同步配套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147户308人享受政策贫困户和410户1234人同步搬迁群众搬进了新房。
  行业扶贫多策叠加促脱贫。南部山区落实、落细危房改造、大病救助、教育资助等扶贫政策,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危房改造、教育、卫生等扶贫政策全覆盖。共改造贫困户危房1100余户,有115505人次的贫困群众享受到慢病送药,为贫困群众报销医药费595.4万余元。落实雨露计划、义务教育和大学新生补助641.2万元。
  “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我们将做到标准不变、力度不减、精力不散,做到‘四不摘’,也就是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决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南部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