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记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12日
  □张维喜
  
  一双黑色的软牛皮休闲鞋,42码的,是2009年秋季去外地出发时买的。迄今,我穿了十多年了。就是这双鞋子,合脚、轻便,穿着舒服,精气爽。有时出发,我随身携带替换着穿,既当旅游鞋,又当休闲鞋。鞋子陪伴我走过东蒙古道,爬过泰山,登过岷山,上过黄山。前两天,两只鞋的帮儿开裂了,没法穿了。看看鞋面、鞋底都还尚可,不忍舍弃。抽个假期下午,拿着去新华书店旁边的修鞋摊找师傅修补。
  师傅拿着鞋子,照量了下,“鞋底磨薄了,吃不住线,你看鞋帮开裂得这么厉害,每只鞋几乎都得缝一圈了,不够费事的,还值得再补吗?”他认为是没有再修补的必要了。
  “补吧,师傅,这双鞋我穿十多年了。”他不知道我跟这双鞋的交情。
  “鞋底薄,缝上一走路线就断,再说全缝补起来,得……”师傅摇摇头,没再往下说。我明白他的意思,补得花钱,没补的价值了,劝我别再修补了。
  “这双鞋我穿十多年了,补吧,师傅!你不会缝补后再在鞋底敷上层薄皮底吗?这样不就行了吗?”我目不转睛地望着师傅。
  “那花钱更多。”师傅惊诧的眼神向我投射过来,“连缝带敷掌得三十块。”我犹豫了下,又实在舍不得扔。下定决心,补。五十块钱也补。
  是够费事的。师傅用了近一个小时才把鞋子弄好。“好了,过一天再穿。放心吧,敷的这层底很结实,鞋后跟磨得也很厉害,我也都给敷了个边掌,边掌就不收钱了。”师傅感我其诚。
  回家的路上,想起小时候家里穷,想穿双好鞋没钱买,夏天时,只好到集上买双“呱哒”穿。所谓“呱哒”,就是用独轮车外胎胶皮比照脚的大小,用剪刀铰成一双鞋底,再用几个胶条往鞋底两边一钉,类似今天我们穿的拖鞋。有次去村东河里玩,不小心“呱哒”让湍急的水流给冲走了,害得我好几天光着脚,直等到爸领到军人伤残金才又买了双塑料凉鞋。
  不由寻思,修鞋到底值不值得?鞋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鞋子待人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无论你年龄多大多小,身体多沉多重,它都默默无闻地承载负重前行,从不挑剔什么,从不抱怨什么。它既不羡慕你穿着它踏上红地毯,走进富丽堂皇的大厅,登上高高的舞台;也不嫌弃你穿着它行走在乡野崎岖小路,哪怕是趟过泥泞沼泽。越想越觉得自己也不一定每时每刻都具有鞋子这种任劳任怨的高尚品质。我是应该向鞋子的这种高尚品质学习的。时下,我们都跟着习总书记一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各地都在倡导“光盘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一双鞋子,修旧利废,我觉得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