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三宝存悬案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15日
  泰山“镇山三宝”之一的沉香狮子
  □周郢
 
  10月1日,“礼致岱宗——明清皇家泰山祭器特展”在岱庙配天门拉开帷幕,展览精选明清皇家泰山祭器代表藏品90余件,结合图片、文字诠释了明清两代朝廷对泰山的崇奉。久庋密室的“镇山三宝”在展览中显露真容。
  泰山“镇山三宝”分别是黄釉青花葫芦、温凉玉圭、沉香狮子。这三件宝物,都是清乾隆皇帝御赐给泰山的,都是绝世珍品。然而,保存至今的这三件珍宝,细加考究会发现疑雾重重。
  先说黄瓷葫芦瓶,清《泰山志》“御制金玉宝器”中明确说是“一对”,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二十四日《山东省政府公报》刊载的《泰安岱庙古迹古物》照片上也是双瓶。但是,如今保存在博物馆中却仅有一只,另一只仅存瓶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日伪时期岱庙古物失盗案中,盗犯杨安一在出逃时投入井中摔碎其一,但唐仰杜《泰安岱庙明嘉靖磁瓶被盗还庋记》一文中却说破案后葫芦瓶是“完璧而归”,二者描述明显不符。又有人说后来文物库房坍塌,砸毁一瓶,但当时瓷瓶是封存在铁箱中,即便破损,也应留有瓷片,可以修补,何至片瓷不存。另外,当时北平古董界有个传闻,收缴的部分瓷器其实是落入唐仰杜之手,被唐据为己有,那只瓷葫芦有可能也在其中。是否如此,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也无从查考。所以,这只黄瓷葫芦的下落,至今仍成一谜。
  再说温凉玉圭。我们现在看到的玉圭是分为上下两截,全长92.2厘米。然而,在清代、民国的记录中,这方玉圭却是分为三截,全长115厘米(清三尺五寸,折合115厘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泰安县民上韩复榘书中明确说:“查该大玉圭分三截,上系青玉质,为五边形;中截亦系青玉质,为长方形,刻‘乾隆年制’四字;下截长方形,系黑黄本质,三截相合为一圭,长约一米达(余),上宽下窄,上厚下薄,书三星花纹,刻质温凉,故名曰‘温凉玉’。”
  当时,《山东省政府公报》刊载的《泰安岱庙古迹古物》照片上,大玉圭明显分为上、中、下三截,下截玉质呈黑色,十分清晰。这是确凿的证据。在日伪时期《岱庙古物被盗案》档案中,“青玉质三星山水花纹大玉圭”由济南市古玩业公会购回,其长也是“一米达(余)十五分”,说明当时仍是三截完品。
  笔者在这次祭器特展中仔细察看了今存玉圭原件,看到其圭并非通玉雕就,而是由上下两截合成,联结处有榫卯组装。其下段仍有金属榫卯残迹,说明最初组装时还有一截。现在缺少最下这一截,是否在购回移交时丢失或隐匿,而今又流散何处,又是一桩不解之谜。
  三宝中另一件沉香狮子也存疑点。现存岱庙的一对沉香狮其形状是前腿直立,臀部坐地,尾巴翘起。可是您要对照一下民国时《山东省政府公报》公布的照片,便会大吃一惊,照片上那对沉香狮乃是作俯卧状,臀部高扬,狮尾突起,狮头回转,大口张开,与现存的根本不是同一物品。
  当时《山东省政府公报》所刊照片是省府主席韩复榘查检岱庙古物时命随员拍摄照片,岱庙管事应无胆量找个赝品来糊弄他。民国初年张治仁《泰山游记》记述:时人盗取岱庙古物,“或取其真者,而别以赝者顶充”。
  总之,现存“泰山三宝”中留下不少未解之谜,破解这些历史悬案,还有待历史学家与文物专家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