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酱

——“酱香北宗”的数字解码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16日
  1801解码:
从运河文化到大国北酱

  “千载运河魂,鲁酱古贝元。”这是本次文化节的主题,也是2020年第十八届古贝春酒文化节暨首届中国北方酱酒文化节《庚子封藏手册》的封面语,这是文化品牌的历史与传承。
  千载运河魂,特指第十八届古贝春酒文化节,有着浓香型白酒运河产区文化的地域属性;鲁酱古贝元,则表明首届北方酱酒文化节,有着酱香型白酒南承北接传承属性。
  1801,浓香型的古贝春十八年的等待,盼来了与酱香型古贝元在文化节舞台上的第一次牵手。
  2002年9月6日,首届古贝春酒文化节迎来开幕的历史节点。在运河明珠的武城奏响了新世纪运河酒文化的最强音,“首届古贝春酒文化节”以其无可辩驳的文化独创性,开启了地域名酒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缔合模式,成为此后十八年间每年一度的酒界盛典与文化品牌。
  古贝春人十八年所做的,正是对运河文明与运河精神的醉美解读。师承五粮液的古贝春香,茅台嫡传的古贝元酱,从千年运河溢出的古贝酒香正是运河精神的文脉传承。
  古贝元,一个有着高贵血统,由季克良“南酒北酿,酱香传承”背书,被誉为“酱香北宗,鲁派翘楚”的酱酒品牌,经过三十七年品质积淀与匠心坚守,继“联合国千年金奖”“中国酒体设计奖”等系列殊荣后,2019年10月在中国酱酒产业大会上正式跻身“大国酱香领军品牌”,正如她的缔造者、“大国酱香领军人物”周晓峰所言:把一切交给时间,所有的荣耀来自匠心坚守。因此,古贝春文化节的第十八年,古贝元勇于挑起“中国北方酱酒文化节”的大旗,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历史必然。
1500公里:
从国酒茅台到南酒北酿

  从贵州仁怀赤水河畔的茅台酒厂,到京杭运河东岸的山东武城,地图上测量的直线距离是1500公里。
  白山黑水,绿皮火车,山路十八弯……距离在1983年的时空里显然还要更漫长。而比这“漫长”更遥不可及的是“梦想”。2017年10月17日,中国白酒大师季克良用“三个没想到”、“两个来迟了”感慨古贝春的酱香酒“做得这么好”和追思他的恩师“古贝元之父”杜安民。那个人送雅号“张大胆”的决策者已故去多年,只留下被后人周晓峰夙夜在公、苦心坚守几十年的一脉北酱奇香。
  张子文,是古贝春“第一次创业”崛起的领导者,白手起家时曾手提几十条毛巾当福利,拜访名师招兵买马;在一穷二白时就曾遥想“金银梦”,后被周晓峰实现的“金银梦”。然而,1983年的“张大胆”,比让浓香型的古贝春摘金夺银更像白日做梦的是——他想造酱香型的“武城茅台”!
  茅台酒厂生产技术科长杜安民赋闲在家不到一星期,就被当时的厂长季克良的一封信“发配”到了三千里之外的山东武城,这一呆就是10年。
  酱香型酒的生产工艺极复杂而严谨。端午制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摘酒,轮次勾调。单说个制曲的小麦粉碎,先期二八瓣,后期三七瓣,瓣数不对了这曲踩出来也发不好。再比如说润料,水温不高不低必须30摄氏度,高了烫坏了料,低了又润不好。这些都是细活儿,杜安民不但亲自干,还亲自教,开始是言传身教,后来索性自编了教材,窖池边上做示范,下班以后教理论。
3600日夜:
从一朝铸梦到十年磨剑

  1984年7月,第一轮出酒当天,张子文和杜安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六十四拜都过了,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了。这一年时间里里外外也是传得天花乱坠,都知道张子文把茅台的第一“酒把式”挖来了,在造“武城茅台”。
  出酒了,“武城茅台”成了!
  杜安民是彻底安心了,给老家拍电报——首战告捷,再住一段时间,这一住就是10年。直到1993年古贝元的酱香工艺完全定型,还培养起一批酱香型酒酿造与勾兑的技术人才,杜安民才安心回到贵州。十年里,杜安民鞠躬尽瘁,日益完善着古贝元这一北宗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和勾调工艺,使之既有着酱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又克服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和消费口感不同要求,打造出了更受北方欢迎的“北宗酱香”;十年里,不仅杜安民与古贝春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就连他的亲属都把武城当做了第二故乡。
  1986年8月,杜安民的小儿子杜定全结婚,老家一连发来两封电报催他回去他都没反应,收到第三封后他把早已落户武城的二儿子杜定坤叫来说:这节骨眼正是投料的时候,家里也不缺钱少物,给你妈回封电报该咋办咋办就行了。当年10月,小女儿杜定先结婚,电报又拍过来,他安排杜定坤回信:女儿家的事儿应该由母亲管,寄些钱回去就是了,得空了我再回去,他们想我了就来看我。1988年6月,妻子住院的电报打过来,杜安民又对杜定坤说:你母亲是茅台的职工,厂领导会管的,再说有你姐姐妹妹照顾就好,我回去也帮不上忙,再说这里都制曲呢……儿子这回气哭了,去找了张子文。
  杜安民输给了儿子。
  但也只是回去守了妻子3天就返回来了。
  1500公里,3600多个日日夜夜。
  44年之后的2017年10月,季克良流连往返在杜安民十年耕耘的江北土地,仔细端详恩师工作的照片旧物,深情地回忆自己当年的举荐:杜老师是南酒北酿的领路人、践行者,十年呐,不容易,更不简单!杜老师来了后我就该来的,我来迟了。
37年坚守:
从守正创新到大道至简

  季克良说:酱香型酒的决策不好下,坚持下来更不容易,没想到你们的酱酒坚持做了这么多年,并且做得这么好。两个“坚持”击中了周晓峰的“软肋”,他郑重地点点头,这是被人理解后的欣慰,而且还是中国酱香泰斗。
  中国白酒大师吴兆征和高级酿酒大师、古贝春非遗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董福新都是古贝元工艺的实践者与传承人,对古贝元37年的工艺“坚守”深有体会,更对周晓峰董事长24年的决策“坚持”感同身受。
  季克良之所以在古贝春连发感慨“没想到”,还有个原因就是他曾说过:离开了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所以,如何克服南北气温、空气湿度、菌群环境的巨大差异困难,又严格遵照茅台工艺要求从事酿造与盘勾,从而生产出既具有突出的茅台风格,又适于北方口感的酱香酒,这是杜安民的前10年和吴兆征、董福新们的后25年的同一命题,“北酱中度酱香古贝元白版2018年的横空出世,这一命题也仍在继续。“大道至简却永无止境。”吴兆征如此说。
  不仅是守正,还要创新。第37年,从工艺的演进升级,到产区“小气候”的打造仍会继续坚持下去,“四级生态绿化”、“运河产区原粮”和“运河水系研究”都是构建“北方酱酒生态”的重要组成,都是“生态酿造”的一部分,古贝春执行总经理赵殿臣如此解释。
  其实,酒业人明白,相较于生产技术环节,最难的坚持还是决策。
  “再难也要坚持生产,坚持提升,不好卖就存着。”周晓峰说,这种坚持有“赌”的成分,但更多的来自他们品质的自信和对酱酒未来的信心,他知道赢的可能性极大,“是金子总会发光。”他说,“南酒北酿的一脉香火只会越烧越旺。”
  不仅是相信,是正在见证:
  ——1996年至2008年,十余年储备优质原酒,恢复花坛古贝元灌装封存;
  ——2008年,推出十年、十五年、三十年古贝元酒,成小众饮用与藏品首选;
  ——2009年,推出订制特供古贝元,成引领江北市场消费产品,销量持续走高;
  ——2010年,第三枚自主品牌“国蕴”酱香酒横空出世,成高端消费宠儿;
  ——2011年,古贝元封坛酒成首届封坛大典首选。“国蕴”酱香酒被评为“中国白酒技术创新典范产品”;
  ——2012年,“国蕴”酱香珍品研发上市。三枚商标皆驰名成为现实,顺利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推荐使用有机标志;
  ——2018年,53度酱香型国蕴六道酒荣获“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奖”,标志着业内最高品质殊荣花落古贝春。
  ——2019年,古贝元品牌被授予“大国酱香领军品牌”。
  18届文化节联袂首届酱酒节,1500公里3600日夜的南酒北酿,37年的守正创新与初心不忘,几个数字解锁的不止是一瓶“酱香北宗”美酒的动人故事,还将是开启“鲁派翘楚”首秀乐章的悦耳音符。
             (顾金栋)

  由鲁酒代表企业古贝春集团冠名的“第十八届古贝春酒文化节暨首届中国北方酱酒文化节”即将步入高潮。
  北酱酒史大展、运河文化研讨、古贝元酱品鉴、书画笔会添彩、全国客商摇奖、中酱高峰论坛……从9月初开始,花样翻新的系列活动日渐升温,把将于10月18日“开幕大典”推向高潮。
  从师承五粮液的古贝春浓香,到茅台嫡传的古贝元酱香;从始于2002年的十八届古贝春酒文化节,到启动于2020年的首届中国北方酱酒文化节;从三千里之外的赤水河畔,到千年大运河的古贝酒香;一个鲁西北古邑小城的地方酒厂如何托举几代人的梦想?是怎样的匠心独运成就“酱香北宗”的荣耀?又是怎样的日夜坚守擦亮“鲁派翘楚”的光芒?
  杜安民(左)与张子文书记。
  古贝春集团董事长周晓峰。
  季克良(右)为古贝春公司酱香酒题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