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母亲林”舒平团队获“全国十佳环保卫士”

她让“森林之光”遍布祖国各地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22日
一 纸 蝶 变  只 为 一 城
2020.10.22
星期四
  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易雪

  9月24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刊登了济宁曲阜市的舒平为完成女儿遗愿,扎根山野九年打造万亩公益林的事迹后,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日前,曲阜“母亲林”舒平团队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的2020年度正能量环保卫士评选中荣获2020年度“全国十佳环保卫士”的荣誉称号。

  为圆女儿遗愿,她将“荒山荒坡”变为千顷良田。
  扫码看视频。
  让植树造林梦
遍布祖国每个角落

  2011年4月19日,“抗癌女博士”于娟因乳腺癌去世。她的母亲舒平为圆女儿的遗愿,背起行囊,来到济宁曲阜,用爱与回忆作为支撑,用锄头与布袋作为信念,9年时光,头发泛白的她将树种一颗一颗地撒在了万亩荒山之中,将“荒山荒坡”变为千顷良田。
  今年9月份,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在内的全国19省市合作媒体,发起了2020江河卫士“乐山乐水”主题公益活动,在全国近40个优秀候选环保团队中,舒平的这种精神吸引了全国众多志愿者的加入,也让曲阜“母亲林”舒平团队脱颖而出,荣获了2020年度“全国十佳环保卫士”荣誉称号。
  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将消息告知舒平时,她正在山上忙碌着,泥土的芬芳和汗水早已让她忘却了时间。“现在是秋末冬初的时节,最适宜育种,所以现在也是我们每年最忙碌的时候。”与树为伍,与山为伴,在山上忙碌的身影也不止舒平一人,团队的志愿者们在这时候也纷涌而至;不仅如此,她的团队每天都在壮大。
  这次,团队获得了“全国十佳环保卫士”荣誉称号,是舒平始料未及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认可我们的事业,大家的认可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她说,未来他们一定不忘初心,将树木的种子播种在祖国山河的每一个角落,让森林之光照耀在人们身边的每一处。
10万颗种子扎根黄河边
让环保意识之种绽放

  舒平的团队从2011年的秋天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曾经的独自奋斗到如今的30万名义工团队,舒平将“挪威森林”一片片搬回家乡,搬至祖国的各大河流山川。如今舒平团队的“曲阜复生能源林”遍布在山西、新疆、福建、贵州、河北等30多个省。
  “明年春天我们团队计划在黄河边上种植10万棵黄连木,今年的育种工作就是为明年的计划做准备。”舒平介绍说。而此次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将为全国十佳环保卫士提供的10000元公益金对于舒平来说,为明年的“保卫黄河、保卫母亲”种植计划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十万棵黄连木数目太大了,不仅在运输、育种、人力上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她表示,这次获得的奖金他们将一部分投入到里面,让黄连木的果子在黄河边上接种。
  不仅如此,舒平还表示,她还会将其中一部分奖金作为“身边环保卫士”奖励基金,让团队的义工进行推广,少至50元,多至1000元,可能是一个家庭、一对夫妻、一个小朋友,只要对环保有贡献就可以得到奖励。她希望,用这种奖励机制让“环保卫士”的称号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环保意识之种在身边绽开。
济宁同仁眼科医院院长王华伟—— 恪守“医者仁心”,致力于让更多病患“重见光明”
■今日本报B01-04 ■本版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李锡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2020年新学年开学伊始,坐落于任城区古运河畔的济宁同仁眼科医院与往年一样,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济宁市特教学校视障班的新生,按照惯例,每一届视障班的新生都会来到这里,接受一次全方位的检查,然后为一些通过治疗可以改善视力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免除相关费用。
  “我们在济宁市特教学校设立了‘同仁眼科爱心基地’,为视障新生免费检查、诊疗这项传统,已经延续了多年。”医院院长王华伟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陈设虽然比较简单,但正对办公桌前最显眼的书橱中央,却摆放着几块奖牌,包括“第六届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企业”和“第六届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王华伟说,虽然医院成立多年获奖无数,但这几个与慈善有关的奖项,却一直是他最珍视的。
  有这样的情节,自然与王华伟多年来坚持做公益、做慈善是分不开的。最近这段时间,除了工作之外,王华伟把心思都放在了“民意‘5’来听”上。身为市政协委员的他,包保了安居街道汪东村、汪西村和济阳街道龙行社区,每次前往倾听民意的时候,他都带着医院最好的团队跟随,在现场为村民和社区居民义诊,一些患有眼疾的贫困户,还被他用专车接到了医院,免费接收治疗。“我们在汪东村义诊的时候,就发现有3位村民患有白内障,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得知他们家庭十分困难,所以医院决定免除他们的全部费用。”
  科班出身的王华伟,创业之前在城区一家大型医院干了7年外科医生,后来因为机缘巧合,2011年他辞职创立了济宁同仁眼科医院,“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地域的患者。”在这个过程中,王华伟发现像山区、湖区的不少村民,受环境和家庭条件影响,经常是眼部患有疾病后“能抗则抗”,实在没办法了才去医院治疗,“尤其是一些老人看不见之后,就习惯性的认为是年纪大了造成的。”
  王华伟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跃发展,其实很多像白内障这样的眼疾,一个小手术就能治好。”本着“医者仁心”,他意识到自己有能力让农村的许多病患“重见光明”,于是,在医院的发展刚刚趋于稳定之后,他便决定带领大家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
  据统计,近10年来同仁眼科医院累计救助病患15411人次,投入救助金额高达3640万元。先后与市慈善总会、任城区慈善总会联合成立医疗救助基金,分别投入资金1000万元。与此同时,他多次邀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眼科专家,前往泗水、微山等县区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仅泗水那次义诊,我们就为160余位村民进行了诊治,并且根据他们的家庭情况免除了大部分费用。”
  如今,随着医院的实力不断提升,王华伟也把视野不断拓展。近年来,他开始关注养老问题,并且在市两会上曾建言“加强养老队伍建设”。此外,“青少年近视防治”也成为了未来医院将要发力的方向。王华伟说,0-6岁孩子如果患有先天性的近视,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将能够对孩子的视力起到很大的改善,“现在有200多个孩子就在医院定期进行视力防治训练,未来我希望能把这项福利,惠及更多青少年。”
  王华伟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