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平板教学”成为家长的负担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05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 朱文龙

  近日,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六督查组派员赴浙江省嘉兴市就嘉兴市部分初中学校在推行教育信息化“平板教学”过程的问题进行了调查。11月3日,督查组对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督查组认为,嘉兴市教育行政部门存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监管缺位,对学生及家长的诉求简单应付,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当地学校也存在以教育信息化的名义,变相推销平板电脑,校企合作不规范不透明,违规按“平板教学”分班,变相强制学生及家长购买平板电脑和捆绑销售的教辅软件等问题。
  这已经不是“平板教学”第一次引发争议了,只不过,这次嘉兴部分学校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有悖义务教育平等原则,性质更为恶劣。
  这份通报,不仅是一份情况说明,也是一份警示书。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在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大规模采购教育信息化设备,而以配合教学信息化为名,要求家长购买指定的终端设备以及软件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不过,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很多终端设备和软件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一些教学用的平板电脑,只是将黑板板书线上化、家庭作业电子化,并没有创造太多的增量。嘉兴部分中学推销的这款平板电脑便是典型的例子。据报道,这款平板电脑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软件里的‘在线校园课堂’,用于课程表和布置作业”。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这些内容纸质完全可以替代,“没有看出平板的优势在哪里”。
  既然作用不大,为什么不少地方仍在力推“平板教学”,这背后或许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毕竟,打造出几个“智慧型”学校,教育部门不但脸上有光,还能博取上级的认可。
  是时候对这股热潮泼冷水了。学校与教育部门要明白,平板电脑这样的终端设备再先进,也不过是教学的辅助、学习的工具。相对于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尤其是教育部门,即便地方财政富裕,也没有必要搞“军备竞赛”,本末倒置,只会浪费金钱、耽误孩子,引起社会的反感。
  需要指出的是,给这股热潮泼冷水,并不意味着反对教育信息化。客观而言,平板电脑这样的终端设备,对于优化教学效能,提升学习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确有帮助。只不过,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推广时应当恪守住一个原则,不能让家长买单。毕竟,像平板电脑这样动辄数千元的终端设备,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强迫低收入家庭购买,将会给这些家庭增添额外的负担。如果平板电脑等设备确有购买的必要,教育部门应向学校拨专款用以采购,避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此外,教育部门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问题。目前,有能力推行“平板教育”的学校,基本上都来自地方财政比较富裕的地区。有鉴于此,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