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2年,“双11”变的不只是数字

周期拉长反而降低消费热情,电商自造节亟待转型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12日
  又到“双11”,各地的电商和物流公司迎来发货高峰期,11月11日,工作人员在江苏南通邮政叠石桥营揽中心忙碌。 新华社发
  今年“双11”早早地开始了,史上最长的“双11”,你能被逼出多少需求?根据套路,每年“双11”肯定都会创造“消费奇迹”。但是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已经厌倦了数字游戏。如何激发更多消费潜力、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是摆在各大平台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换言之,办了12年的电商自造节亟待转型。
  时间节奏:周期不断拉长
  意料之中,“双11”又爆了。
  根据天猫官方披露的数据,开场半小时成交额破3723亿元。
  11月11日凌晨,苏宁易购公布实时战报:“双11”全面开启后19分钟,苏宁全场景生态渠道(包含苏宁易购、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苏宁易购超级买手直播间、苏宁店播)成交金额破50亿。
  京东宣布:截至11月11日14点26分,“双11”累计下单金额突破2431亿元,也再一次创造了纪录。自建物流的京东,其物流速度与体验在大促期间优势尽显。“双11”期间,京东物流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高效运转,93%自营订单实现了24小时达。
  拼多多方面按照往年惯例,依然没有通报数据。
  据悉,作为史上最长的“双11”,今年的“双11”成交日期被拉长到22天。天猫总裁蒋凡在发布会中解释说,今年“双11”购物节变长,首先是源于平台用户的增长。预计今年将有8亿人参加天猫“双11”的活动。拉长时间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者。第二就是为了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参与玩家:从1到多,群雄逐鹿
  2009年,淘宝利用光棍节主题,首次举办“双11”购物节,赋予了这一天全新的意义。大额的促销折扣、瞬时的付款体验、紧张的抢购氛围……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双11”影响力逐渐变大。
  时间来到2015年,“预售”模式成了不少玩家在“双11”期间推出的新玩法。第二年,提前加购、领优惠券、刷红包雨,这些复杂的玩法儿迅速席卷各大平台,让消费者痛并快乐着。
  2009年是淘宝自己玩,后来京东加入进来。而这几年,拼多多、苏宁、唯品会等纷纷入局,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
  今年“双11”平台间比拼的激烈程度,可以从“双11”晚会窥探一二。
  今年,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和北京这五大卫视都在办“双11”晚会,各大电商平台都有参与,除了三场启动晚会,11月10日5家卫视4场晚会同时PK。足可见大家都想在此时抢一杯羹。
销售方式:直播成主要带货形式
  直播也成了今年“双11”最热门的销售方式。
  据淘宝直播榜单显示,薇娅和李佳琦10月20日晚直播总销售额分别为32.21亿元和33.27亿元,总额逼近70亿元,销售定金超10亿元。李佳琦接近7个小时的直播吸引1.61亿人次观看。薇娅直播间吸引了约1.42亿网友观看。
  主播辛巴在快手进行“双11”专场直播带货,12小时的总销售额达18.8亿,刷新其个人单场纪录。
  11月10日,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快手电商发布的《2020快手电商生态报告》显示,2020年1月-6月,快手平台电商交易总额达1096亿元,较2018年的9660万元增长1000倍。
  在电商路上稍逊一筹的抖音正在快马加鞭追赶。今年6月,抖音宣布成立电商一级部门,10月9日起,第三方来源商品将不再支持进入直播间购物车。
  直播电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按照艾媒咨询数据,到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达到4338亿元,比2018年的1330亿元增长了226.2%。预计到2021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2012亿元。
商家体验:销售额增长利润缩水
  美好的销售数据背后,实际上也带来了更多思考。摆在各大平台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已经办了12年的“双11”怎么玩才能激发出更多消费潜力,提高用户体验。
  对商家来说,“双11”带来的收益也在缩减。济南某电商品牌老板表示,“双11”的折扣力度越来越大了,“我已经参加了7年‘双11’,平台的销售折扣从之前的满‘500减30’到‘满400减30’‘满400减40’,现在是‘满300减40’。”
  他告诉记者,从这几年的销售额来看,2010年到2015年,其店铺“双11”的销售额基本上能占到全年销售额的一小半,靠“双11”期间的销售,就够下半年吃的了。而这几年,销售额虽然在增长,但是由于价格压得低,利润反而少了,“现在的价格相当于日常价的六七折,我们的利润被压缩不少。”
  据了解,该电商今年客单价在400元左右,往年能达到四百五六十元,更早的时候高达500多元。
  实际上,拉长战线正是“双11”转型的第一步。不过,过长的周期也带来一些问题,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双11”下单的习惯,周期过长反而稀释了购物兴趣。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目前中国的网购人群已经接近天花板,市场就这么大,参与者众多,变革也是势在必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6月22日的“2020财新峰会”演讲中表示,国内消费互联网在2014年以后进入了缓慢增长期,实际上已经接近天花板,现在渐渐进入拐点了。
             (本报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