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任城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于培雪——

从警二十四载,他是刑侦战线上的“猎鹰”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17日
人物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编辑:汪泷 组版:李腾 校对:邓超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B0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通讯员 魏新勋

  走进济宁市公安局任城分局刑警大队,于培雪正带领刑警们开展集中学习。他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最近这几天难得有些时间,他组织着刑警大队人员一起,认真梳理执法环节,同时对积压案件进行梳理。在同事眼中,于培雪是刑侦战线上的“猎鹰”,而在群众眼中,他则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
  自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于培雪始终以火热的激情投身于本职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用青春默默地抒写人生的华章。自2013年调任刑警大队以来,辖区命案实现了全破,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案子办的准、办的好,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满意度。
  众所周知,刑警是惩治违法犯罪的主力军。在工作中,于培雪始终牢记宗旨使命,忠诚履行职责,在惩治违法犯罪、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和谐稳定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先后侦破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诺言。
  2016年,他带队用9小时侦破李某梅故意杀人案,用8小时就破获“6.06”李某文故意杀人案。2017年在侦破“5.17”入室抢劫杀人案中,于培雪身先士卒,带领专案组全体民警不畏高温酷暑、敢打敢拼、顽强拼搏、连续经过11昼夜不懈努力与科学研判分析,亲自带队在金乡县发现并抓获犯罪嫌疑人侯某福,消除了社会影响,有效震慑了犯罪。去年,于培雪利用刑警协作群向各地刑侦大队长发出协查,仅用5个小时成功破获“3.14”故意伤害致死案。
  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刑警大队共破获涉黑恶案件多起,侦办、判决的钟某峰恶势力犯罪集团更是全市首例以恶势力犯罪集团定性的案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始终位于全市的前列。
  为切实提高打击小微侵财类案件的侦破力度,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组建“1+3+X”合成作战模式,人员分工明确、办案流程科学有序。于培雪为确保合成作战模式有效运行,始终坚持在合成作战工作第一线,不断改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优化使合成作战模式成为打击小微侵财类案件一把利剑。这种模式目前全面应用于任城各类侵财类案件的侦破,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实现了侵财类案件案发量同比下降31.3%。
  从警24年来,于培雪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中始终坚持多破案、快破案,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于培雪在值勤中向群众普及安全知识。
任城区南张街道纪工委副书记李建涛—— 无偿献血20余次,他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在济宁市中心血站,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其他的无偿献血者,几乎都认识李建涛。作为这里的“常客”,自从2009年7月份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以来,10年间,他无偿献血累计超过20次,累计献出血液8000毫升。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志工”队伍中,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之下,有40多人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谈起自己与无偿献血的“结缘”,李建涛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那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我20来岁的时候,有一次得了一场大病,需要输血。”李建涛还记得,当时前前后后仅输血就花了三千多元,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输血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来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渐渐对无偿献血也有了了解,当时就想,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参与进来,岂不就为需要输血的病患减轻压力了吗?也能让他们得到更多被救治的机会啊。”
  于是,2009年7月,李建涛来到济宁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随着400毫升鲜血顺着导管缓缓地流入采血袋中,他完成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在拿到了第一本鲜红的献血证后,想到自己的献血可以挽救别人的生命,帮助更多急需用血的人,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
  而说起这十余年献血的经历,最让李建涛难忘的便是2011年春节。因节日期间人们都在走亲访友,济宁的机采血小板出现暂时短缺的情况。此时,一名患者却急需血小板,济宁市中心血站打电话联系到他。得知了这一情况后,李建涛二话不说就往血站赶。当他赶到时,患者家属早已在血站门外焦急地等待。体检合格后,李建涛马上给患者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患者家属拿到血小板后,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这是救命的血,太谢谢您啦!”
  而就在今年疫情期间,李建涛还一边战斗在社区防疫一线,一边响应血站号召前去献血。“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大年初一我们就接到了疫情防控的任务,大年初二就在各社区值班,每天要工作超过12个小时。”量体温、登记、排查外地来济人员……遇上不理解的群众,他还要耐心上前劝解,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传达给大家。也就是在如此忙碌的工作中,接到血站短信通知,得知因疫情防控血站急需血小板后,2月份李建涛做好防护工作后就立刻前往市中心血站。
  多年来,献血可以说是李建涛生活的一部分,在自己积极献血的同时,他也深知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人人都能献出一份爱,才会有更多的病患得到帮助。”所以,这些年他也积极投身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志工”队伍中,不仅经常去献血屋帮助医护人员把献血屋清扫的干净温馨,而且还经常穿上志愿者马甲,在城区义务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今年疫情期间李建涛也第一时间前往血站无偿献血。
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安检专工汪涛—— 下河救起落水儿童,他是勇敢的“红衣大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2018年4月下旬,不少济宁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着一段视频。视频中,一个身穿红色T恤的“大叔”,浑身湿淋淋的抱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儿童,和其他群众一起持续对其进行急救,镜头外是周围群众焦急的声音。而与这段视频搭配的文字,是“全城寻找这位红衣大叔,他救起了这个落水的孩子。”
  视频中这位被济宁人亲切称为“红衣大叔”的,就是在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安监部担任安检专工的汪涛。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了整整一夜的值班,“现在正是冬季供暖时期,安全生产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回想起两年前的那一幕,汪涛说至今他仍然心有余悸。2018年4月18日下午6点半多,汪涛和妻子王瑞梅,以及一位同事的妻子在环城西路环翠桥护城河一带散步,“当时我们正闲聊,不经意间我看到河里好像飘着个‘东西’,岸边还有个小孩在手舞足蹈的。”因为距离较远,汪涛以为是小孩在往河里扔东西,并没有多想。但当他再次细细瞧去,意识到河里飘着的“东西”很可能是个孩子。
  于是,来不及多想,汪涛直接从满是荆棘的绿化带里穿过去,拼了命的往河边跑去,“跑的越近我越确定那就是个孩子,所以一边跑一边把外套脱下来。”到了河边之后,汪涛直接一个“猛子”扎进了河里。如今他回忆起来,其实还有些后怕,“虽然我会游泳,但说实话,毕竟这护城河的水势咱一点都不了解,而且听老辈说这河水还很深。”
  使劲游到孩子身边后,汪涛看到他已经在水中停止了挣扎。意识到情况危急,他赶紧抱着孩子往岸边推。此时,已经赶到岸边的王瑞梅和同事一把抓住孩子的胳膊,汪涛则在水中使劲,终于把孩子推上了岸,“护城河边都是石砖砌的,要是岸上没人帮忙,我是真没力气把孩子推上去。”
  看到有孩子落水,岸边已经聚集了不少市民前来帮忙,大家有的打120,有的帮着施行急救。“平时我们厂里经常进行一些急救培训,所以我也掌握了一些急救知识。”也幸亏如此,在汪涛的指导下,王瑞梅和其他市民一起对孩子进行急救,不多时,昏迷中的孩子恢复了呼吸,脸色也渐渐缓了过来。
  孩子的妈妈赶过来后,紧紧抓着汪涛的手连声道谢。而在确认孩子没事,浑身湿漉漉的汪涛和妻子悄悄的退出人群回家了。汪涛告诉记者,事情过去之后他也没再提起,谁曾想三天后微信群里突然出现了他救人的视频,“我同事一眼就认出来那是我。”就这样,公司同事才知道朋友圈里寻找的“红衣大叔”,正是平日里保障他们安全生产的汪涛。
  虽然会游泳,但对于已经年过五旬的汪涛而言,要下到完全不了解水势的护城河里救人,也存在着不小的危险。但时至今日说起来,他反复强调的却是:“那会儿就是和时间赛跑,决不能犹豫,而且我相信,这样的事谁碰上了,肯定都会义不容辞的去救人。”
  汪涛正在厂内进行安全检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