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疫”线,实干书写担当

——2020山东省胸科医院发展侧记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7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焦守广
通讯员 宋春燕 王珺    

疫线冲锋,屡次承担公共卫生应急任务
  2020年的除夕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除夕夜,在万家团圆之日,山东省胸科医院却是异常的忙碌:该院收治的一位留观病人确诊了,这是该院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立即由迎战状态进入实战状态,无数医护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奋战在岗位上。
  对于确诊患者,全院上下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疫情发生后,山东省胸科医院从全院各个科室抽调医护骨干,筹备隔离病区的建设工作,仅仅用了36个小时,从无到有,一个具有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标准的隔离病区便建了起来。按照全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要求,一批批病人陆续转运至胸科医院。
  隔离病区成立伊始,医院党委坚持“把支部建在一线”的指导思想,火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共产党员一呼即应,纷纷表示“我是党员,重担我来挑,困难我来迎,危险我来上!”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190余名工作人员在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平均每人每天进感染病区3次,工作12个小时,每次工作的4个小时中,呼吸不畅,浑身湿透,鼻梁经常被护目镜压出血痕,戴手套不能排汗导致双手浮肿。  
  截至目前,医院先后接诊发热病人近2000人,收治确诊病人73例,危重症及重症患者14人,年龄最大的88岁。全院数百名一线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
  山东省胸科医院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应急任务,数度冲锋一线。
  在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任务的同时,医院还大力支持援疆援藏工作,连续5年派驻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整套结核病防治管理新模式,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经验,带领当地医院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等多项新技术,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并与当地医务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当地结核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治愈率。
  连续多年开展“第一书记”驻村扶贫、选派干部到基层乡镇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等工作,先后派出多批骨干力量深入基层,组织职工开展消费扶贫、健康扶贫等活动,彰显了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专业优势。
病人至上,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医院以建设有温度的人文医院为目标,以为患者提供最佳就医体验和为职工打造温馨“家”文化为抓手。一方面,打造病人至上的就医体验,通过改善医疗服务、建设优质服务品牌,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有爱心、有亲情、有尊严的就医体验;另一方面,提高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让胸医有地位,让胸医人感受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职业环境。
  门急诊和病房等部门都设置了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方便的饮水机、轮椅、候诊椅、指甲剪等“便民设施”,对来院就医的患者,提供导医服务,解难答疑、发放健康宣教材料。线上开通微信和网站预约服务,线下设立自助挂号缴费服务机、自动取药机。
  提供门诊收费处办卡、充值、结算、审核一站式服务和住院处入院、出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开通银联、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方便患者就医结算。同时还设置服务用语行为规范,推广病历复印网上预约、物流配送服务等。
  24个病区和医技服务部门,根据各自的服务特点,设立了28个护理品牌。各病房结合实际自主建立了医患QQ群,耐药患者微信圈、医护人员24小时在线等品牌服务团队。其中,翌日晨光志愿者团队致力于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志愿服务,获得了国家级百千万志愿者优秀团队的荣誉称号,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家人式叮嘱”“糖尿病沙龙”、肿瘤患者“健康大讲堂”、心血管“小桔灯”、外科“爱心能量站”等服务活动,让患者感受到了有温馨、有爱心、有亲情的就医体验,迄今已成立了10个小分队。
  医院90%的病区都有自己的科室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健康知识和相关视频,通过微信平台提供用药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呼吸四病区设立爱心营养驿站,为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饮食及心理的指导,让他们在“生命有限,关爱无限”的服务理念下健康快乐地生活;胸外一病区:创建了“VTE二维码”,患者可以随时扫码,观看标准的床上踝泵运动视频,帮助术后患者有效预防血栓。出院患者满意度达99%以上。
  迎战非典、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等历次突发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在7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作为全省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山东省胸科医院数次临危受命、冲锋“疫”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院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和集中收治定点医院之一,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用实干书写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