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被家暴,为什么反而有羞耻感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9日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人们常说:“家暴只有零次与无数次的区别”,可在心理咨询与问诊中,常有遭受家暴却不想结束婚姻关系的被家暴者。也许我们都会劝被家暴的女性离开,但这似乎是一句没大有用的话。为什么她们离不开?
  □吴在天 

  有位来访者说,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丈夫家暴有5年多了,她却一直忍受。
  她和丈夫结婚6年,婚姻生活开始不到半年,有了第一次家暴。她离家出走,在闺蜜家待了一个星期。她想过离婚,闺蜜也支持她离婚。但一想到结婚半年就离婚,父母会怎么看自己,别人会怎么看自己,本来这段婚姻父母也不看好的。后来,丈夫也来哀求她回家,她就顺势回去了。最初,丈夫确实是表现得还可以,但是不久后又一次家暴,比上次更严重,她的几位好朋友想帮助她,让她离开这段婚姻,建议她去寻求法律援助,甚至都帮她联系了律师。
  但最后朋友们都放弃了,因为她总是在关键时刻退缩。丈夫整天对她呼来唤去,骂她打她,孩子在这个家里也是担惊受怕,像老鼠躲着猫一样躲着父亲。但她就是走不了,就是做不到。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她觉得自己很糟糕,是个糟糕的女人,糟糕的母亲。
  也许我们都会劝被家暴的女性离开,但这似乎是一句没大有用的话。为什么她们离不开?
  一位被家暴的女性对我说,她其实也很怕听到亲人朋友告诉她:你离婚不就行了,你为什么不离开他!因为听了这些话,就意味着她犯了一个错误,一个人生中非常重大的错误。她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责怪自己,攻击自己。
  她说,她最想得到的,是理解。但是,别人对她说为什么不离开那个人的时候,恰好就是没有真正去理解她的痛苦,甚至会让她感受到有被责问。
  离不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自己真离开了这段关系,就不得不去面对原来如此不堪的过去,这种羞耻感更让人难以面对。
  就像那位来访者说的,她的这段婚姻,父母一开始就不看好。她担心没面子,她害怕父母看不起。更何况,她自己也知道,这段婚姻是个错误,她饱受其中的痛苦和耻辱。羞耻带来的难受,比这段婚姻带来的伤痕更痛苦。
  有时候,当旁人在劝说被家暴的女性,可以离开或终止这样的婚姻关系,她们常常会有各种担心害怕的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不离开。比如,担心自己一个人不能在社会上生活,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养活不了孩子,甚至担心,丈夫会不会报复。这些担心害怕,不仅是在表达对目前这段婚姻关系的担心,很有可能,也是对早期生活经历的恐惧放大。
  我们国家在《反家暴法》里面,还特意提到了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在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把曾经遭遇过的虐待,看到过的暴力,感受过的情绪记录到身体里。
  很多的家暴个案研究都有提到,那些遭遇家暴的女性,在早年的生活经历中,可能都曾有过复合性创伤,不仅是在身体方面的暴力,很有可能是,在情感方面也曾遭遇过漠视或虐待。
  担心不能一个人生活,很有可能是,小的时候内心太孤单了,或者是父母的漠视,或者是父母之间的争吵,无暇顾及。所以害怕失去一段关系,因为再糟糕的关系,也有人存在,而离开了这段关系,就不得不面对早年经历的那种痛苦的孤独。害怕伴侣的报复,可能是因为,在父母吵架的时候,目睹了他们曾经相互的威胁或报复。
  正如有人形容说,在家暴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像是被毒汁灌溉养大的花,清水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剂毒药。
  羞耻,就是藏在毒汁中的重要成分。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去接受自己曾经受虐的经历,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都难以接受。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历太痛苦了,更深层的是,它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羞耻感。所以在情感上才会有所隔离,所以我们才会用各种理由拒绝离开这段关系。
  但是,当你可以意识到,你所有的担心害怕和离不开,其实都是有原因的时候,你就可以试着去面对曾经的创伤,这样就不会有太强的自我攻击和羞愧感了。比如告诉自己,一直离不开家暴的婚姻,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自己并不容易,甚至是艰难痛苦的。有时候,我们可能仍然会对家暴否认,或把它合理化。这需要时间和勇气去面对残酷的真相:本该是爱护自己的人,竟然会漠视或虐待自己。
  只有理解自己,才能停止内心的自我攻击,才能放下对自己的羞愧感。当可以理解自己的时候,也就可以接纳自己,接纳曾经遭受过暴力对待的真相。为你过去的人生哀悼,才能让你未来的人生起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