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生死攸关6小时

除了胸痛,其他部位不典型疼痛也别忽视

齐鲁晚报     2020年11月29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蒙

心梗不光会胸口疼
先兆症状要警惕

  “简单地说,心梗就是冠状动脉被堵住,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晓梅介绍,心脏可以比作一个“四居室”,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而冠状动脉,就是负责给这“四居室”供给血液的主要管道。
  如果病人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以及家族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就像水管壁出现水垢一样,血管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象比喻就是“血管上挂了油”,容易造成血管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不老实,它们容易破裂、糜烂或出血,形成血栓,继发性地引起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从而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李晓梅说,如果不及时处理,血管完全闭塞,心肌细胞持续性地缺血缺氧,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据介绍,大多数心梗发作时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痛,主要集中在心前区,这种胸痛可以放射到左肩和后背部,是一种压榨感、紧缩感甚至濒死感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亦常烦躁不安、躺不住、大汗淋漓,下壁后壁心梗的时候,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虽说心肌梗塞发病突然,但有些心梗在发生前几周或前几天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一般而言,初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逐渐频繁,或休息时也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或突然加重,休息与药物治疗不如原先有效,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李晓梅介绍。
  除了胸痛外,很多心梗患者发作症状并不典型,可以表现为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或腋下疼痛、后背痛、嗓子痛、脖子痛、头痛等,这些不典型部位疼痛容易被忽视。同时部分心梗患者没有明显疼痛,称之为“无痛心梗”,多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
心梗日趋年轻化
有位大学生21岁就“梗”了

  李晓梅表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轻化趋势,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被列为心脏疾病三大诱因,而久坐、饮食不健康,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年龄降低,使得心血管疾病越发年轻化。”
  李晓梅说,越来越多职场年轻人成为心梗猝死高危人群,生活节奏加快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吸烟酗酒、极度缺乏运动以及长期睡眠不足、情绪不佳等,都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诱因。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三四十岁的青壮年突发心梗,最年轻的是一位21岁的在校大学生,还有一位长得虚胖男子,八年间发生了三次心梗。”李晓梅说,男子27岁时第一次心梗,之后7年又发两次心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反复心肌坏死,才34岁就心衰了。
  虽然冠心病不是遗传性疾病,却有明显的遗传性。“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后代冠心病发病率要高五倍,尤其是家族有小于50岁早发冠心病的,后代发病风险更高。”李晓梅介绍,有一位老病号,先后四次因为心梗放了支架,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已经得过心梗放支架。还有一位老太太得了三次心梗,女儿39岁便因为心梗放了支架。
  实际上,对于肥胖、有三高症状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青年来说,应及早干预。李晓梅说,若能把危险因素都控制住,像熬夜、喝酒、抽烟这些过度损耗健康的习惯,“管住嘴、迈开腿”也能避免冠心病发生。
  另外,对冠心病患者来说,长时间洗澡、用力大便、久坐打牌等也是容易诱发心梗的危险时刻。
心梗急救
应牢记两个“120”

  李晓梅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小时内是实施血运重建的最佳时间窗,超过12小时,即使血管开通,病人获益也会大大降低。“不少人发生心绞痛都会熬着,尤其是晚上,认为平躺一会儿缓一缓就行。其实不少人都是清晨出事,一旦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
  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20—30分钟,就开始有心肌坏死,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面积就会一点点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冠脉介入手术等方式进行再灌注治疗,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
  患者发生心梗后千万不要自行开车前往医院就诊,应时刻牢记两个“120”,即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开通血管,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救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