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基层用上了减负机器人生产平台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03日
  本报德州12月2日讯(记者 李梦晴 通讯员 王衍 唐琳) “以往对比告警信息,需要一个专人24小时盯在电脑前,人员疲惫度和差错率都很高。现在应用‘基层减负机器人生产平台’生产出的‘机器人’,全年无休7×24小时自动对比生成告警信息,大大提高故障处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11月15日,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调控监控班班长李振凯收到“机器人”发来的告警短信和邮件,准确找到并消除了隐患点。
  “基层减负机器人生产平台”通过录屏的方式,记录下人员操作步骤,自动编程形成软件“机器人”,配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按照设定的时间自动运行,完成相应的工作。近期上线的频繁停电投诉预控、调控电网监控事件分析等9个机器人,日可减少市县调控、运检人员等专业人员13400分钟的工作时间。同时该平台也可以通过简单编程,实现对数据的分析、研判、归纳总结等功能,还可以实现无成本快速生产、孵化海量机器人,有效替代大量重复、繁琐、耗时、机械性、易出错的工作,解决多系统重复录入、流程人工监控及催办、人工派单、人工录入报表、业务系统人工监视及预警、数据校对等业务。
  该平台立足基层单位丰富业务场景,从业务应用、个人办公两个层面开展机器人建设,目前已经开发出智慧监测、智慧分析、智慧运检、智慧辅助、智慧服务、智慧办公6大类26项典型业务场景。“与以往单独模拟某个业务的‘机器人’不同,我们重点打造机器人生产平台,通过平台级部署降低单个应用开发的难度,减少对终端资源的占用。再就是通过吸引企业中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到开发、推广和应用,优化项目运营环境。而且通过设立机器人商城,保护各个特色机器人首创者的积极性。这是集建设开发、推广应用、成效转化的组合拳,使这个平台系统更有生命力”,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互联网部主任王永刚介绍。
  2020年2月28日,德州公司互联网部首次提出建设《基层减负机器人生产平台》,申请项目资金168.5万元。平台于11月4日在德州公司正式上线运行,并在德州市县公司推广应用。目前已就平台架构和实现原理挖掘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一种RPA设计平台的架构方法》《一种业务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快速生成方法》《一种RPA大数据快速处理方法》已受理。该项目投入精干力量10人,进行调研、开发、建设,相关部门配合业务场景调研300余人次,保证了调研开发的场景符合岗位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