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人民法院阜桥诉讼服务站负责人楚孔岭——

做好诉讼调解工作,他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08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砣是老百姓……”这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在楚孔岭身上得到了印证。半路出家的他,不仅两年考取了法官资格证,后来又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在同事眼中,白天开庭,晚上笔耕,每年承办600多起案件,成了楚孔岭多年的工作常态,他常说,一个案例就是一场真与假的较量,一次判决就是一场法与理的考验,威严的法庭就是公平正义的港湾。
  2017年5月,江苏南京一家汽车企业诉城区一家修理厂配件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被告方开始倚仗自己是本地企业,以种种借口,拒不提交证据,并托人找楚孔岭同志说情。当时,楚孔岭没有为利益所动,坚持公正地审理案件,最终为外地企业追回全部欠款180余万元。对此,外地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济宁法院的法官能够如此公正办案,让济宁有这样好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环境,到这里投资我们放心。”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直是我坚守的原则。”楚孔岭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既要保证案件在审限内结案,又要确保案件质量,法官普遍感觉任务重,压力大。
  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不断出现,各种纠纷案件也大量增加。面对这一新的形势,长期战斗在审判一线的楚孔岭明白,只有加强诉讼调解工作,耐心做好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才能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他回忆说,2017年11月,曾受理一起继承纠纷的案件,当事人是老兄妹四人,为了父母留下的几套房子,都已经超过六十岁的兄妹四人对簿公堂。为化解矛盾,息诉宁事,楚孔岭逐个谈心,一遍不行两遍、三遍、四遍,庭上谈完庭下谈,办公室谈完到家里谈,不厌其烦,谈姐妹亲情,谈父母恩情,谈子女感情,以情感人,终于使四个老人重归于好,打破了冰冻数年的僵局,得到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一致好评。楚孔岭说:“我一直认为,化干戈为玉帛,让每一个当事人握手言和,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之所以每年能承办600多起案件,楚孔岭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在别人眼里的空暇时间。这些年,他把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都用在自己的工作上,把别人浪费掉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为了保证案件的公平、公正,楚孔岭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认真查阅案卷资料、撰写法律文书。常常是白天开庭,晚上则在家写审理报告、判决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楚孔岭还不忘思考,每年都会写一篇有深度的调研文章,这个已经坚持了多年的习惯,使他被获封为“学者型”法官。
  笔耕不辍的楚孔岭被称为“学者型”法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