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成路小学课程改革团队:

聚焦自主发展,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09日
  这个学期整体学习脉络是什么?本单元有哪些重点任务?走进济南市天成路小学的课堂,不少学生变身“小讲师”,分享着自己绘制的学习地图。
  天成路小学始建于1949年,有一支干劲十足、有责任担当、不断创新钻研的课程改革团队。在一次次探索中,老师和学生悄然发生着改变:孩子们找到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综合能力,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老师们构建“润·泽”课程体系,在绘制教学地图,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获得了专业成长,真正将“天成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课改项目专业委员会成立,为老师颁发聘书。
  指向核心素养
构建“润·泽”课程体系

  近年来,天成路小学立足校情,将“顺天性育人、成天性之美”定为学校核心的教育理念,以课程改革为出发点,让这所老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而学校的课程正是沟通教育理想和现实的桥梁。”天成路小学校长姚晶说,为了做好课程设计,学校成立课程改革团队,老师们在教研中打造出属于天成路小学独特的“课程三景”,即学校课程规划、学期课程纲要、大单元教学设计,帮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
  一个孩子,经过六年的校园生活,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天成路小学的老师们通过构建“润·泽”课程体系,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实施“厚植爱国情怀”“深耕中华文化”“萌芽行为规则”等德育养成课程组群的过程中,老师们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心桥联通你我”“我画我心”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从“心”出发,以奠基学生真实成长为目标,并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入选济南市第二届德育品牌;“传统民间体育游戏”“书中人物走出来”“小瓶盖大世界”等特色艺体课程组群,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彻底洒扫”系列、“生活智慧大讲堂”等生活智慧课程组群则把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生活……
  “‘润·泽’课程内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内容涵盖了动力课程、养成课程、学科课程、主题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的多个课程组群,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自己的成长。”姚晶说。
绘制学习地图
从“跟团游”转变为“自助游”

  一门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如何来实施评价?在天成路小学,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编制出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学期课程纲要”,通过制作一个学期的“教学地图”,让老师们明确教学的起点是什么,教学的目的地在哪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为了让教师形成整体思考教学的概念,撰写好学期课程纲要,学校开展专题培训,以实操的方式引导老师们尝试做新学期的课程纲要,并教授学生绘制学期学习地图。
  语文教师周叶历时一周多的时间,通读了语文全册教材,进行了所有目标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用表格梳理了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地图。在周叶的指导下,六年级时浩然同学将绘制学习地图的过程制作成微课,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了分享。
  “依据课程纲要,我们指导学生绘制学习地图,从最初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到全班所有同学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在团队讨论中完成作品,学生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六年级数学教师张莉说,以往的学期教学计划由教师制定,着力于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安排,学生的学习像是个“跟团游”,还是个“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引导学生绘制学习地图,并不是把教师的课程纲要移植到学生那里,而是引导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让“跟团游”变成了“有计划的自由行”。
  学校课程改革团队负责人、教导主任张莹介绍,指导学生绘制学习地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稿学生绘制的学习地图,需要老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期课程纲要,进行学科课程标准的研读与学期课程纲要的修改与重构,在自己弄懂的基础上,重新指导学生完善学习地图。”张莹说,从“学期课程纲要”到“学期学习地图”,从教师制定到学生自我规划,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理念的生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也进一步实现。
课堂聚焦能力培养
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老师们备课依附于教学参考书,或从网络上搜集教案等,但在天成路小学,这样的备课方式行不通了。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天成路小学的老师们依据学科的一个大概念内容进行整体设计,重新组合单元教学内容,通过单元教学给学生整体分析思考,培养能力和思维,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大概念下的教学设计,摈弃了以往知识点散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项目、课题、任务的形式呈现,是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逆向课堂教学设计。”陈桂珍是一名有着28年教龄的老教师,曾获评山东省语文教学能手、济南市特级教师。她坦言,这是一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不仅聚焦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激活和唤醒了老师个人的专业水平,全新的理念也促使老师们重新开始思考教育教学。
  “原先老师准备教案,只需要准备本节课知识点,将所学内容教给学生,但现在老师需要站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根据全册书的要求制定。”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该课要求学生学会连续观察的能力,在学习该课前,陈桂珍先请学生观察、种植一个植物,将探究活动与课文学习结合,让学生们的思维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度学习领域。
  在张莹的数学课堂上,每一堂课都放在小学六年甚至是初中学段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教授。在学习三年级数学《时分秒》这一单元时,老师们从小学甚至初中数学学科领域角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结合测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内容,将课堂与生活联系,教会学生系统的学习方法。
  “课改后的课堂是老师说话最少,学生学得最起劲的课堂。”四年级二班语文老师王海龄在课改过程中,更加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单元为主题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而在这个过程,也要求着老师自己去研读课标、解读教材,把握课程的全貌,同时引导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深度学习的过程。
从关注名师到发展团队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成长

  教研活动、课堂观察、课程会议、线上研讨……课程改革是一场艰难的旅行,在探索中,天成路小学每名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教育要求出发,突破自我,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学校将课程改革的主题确定为让真实的学习在课堂上发生。”张莹介绍,为了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学校邀请山东省教科院张斌博士等多名专家到校交流指导,带领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建立课程改革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组需要定期完成的任务,并通过《印记·天成》课改专刊,记录每名教师的收获。
  “这是一支对教学充满热忱、有责任担当、能够迎难而上且踏实低调的团队。”张莹说,课程改革团队的老师们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全校几乎所有教师都进行了申报。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会”,老师们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季文彤是一名刚工作一年的体育教师,2019年来到学校时,她就被学校的氛围所感染着,在参与学科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她除了分析小学所教授的内容,还研究了初中国家体质标准,同时聚焦传统民间体育游戏,设计特色体育课程,并在今年寒假期间参与录制了济南市教育课程资源。
  “在如今的课堂,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数学教师王小萌2018年来到天成路小学,作为一名新教师,她在课改的过程中感受颇深。
  教学设计中,她将课堂分成计算、几何、图形等主题模块,对学生能力进行系统培养;课余时间,王小萌开展了数学节、数学小故事、数学小制作等跨学科融合的探究活动;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变身“小讲师”,为同学们讲解数学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爱上了这门学科,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顺天性教育,成天性之美。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学校课程改革团队的老师们始终冲锋在前,做专家型教师,让学生在多元发展中成为更好的自己。近年来,学校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教育部国培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济南市新课改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文/济南市天成路小学张莹、耿双)
  教师绘制教学地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