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的“播火者”

——记德州市文联下乡扶贫干部张子健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15日
  张子健(左三)为社区夕阳红书画社团点评书画作品。
  “我身无长技,唯有书法是我的挚爱,我的特长。我要发挥好自己的文化优势,回馈家乡沃土,反哺家乡父老。”
  2019年7月份,当德州市文联确定抽调他参加德州市“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时,他不但欣然应允,而且作了上述铿锵有力的表态。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张子健。
  张子健祖籍陵城区,祖辈都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本分农民。他的父亲早年考入大学后,家庭才有了一丝文化的氛围和气息。家庭的熏陶和父辈的教育,尤其是父亲常给他讲述曾任平原太守颜真卿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两颗“种子”:一颗是“安史之乱”中,颜真卿兄弟在率军反抗叛军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忠贞壮节、家国情怀。一颗是颜真卿在中国历史上崇高的书法成就。这两颗种子埋在心田,无时无刻不激励着子健要做出一番成绩,不枉真卿“故里”人。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派驻陵城区乡村振兴服务队一年多来,子健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也是扶贫工作的参与者、亲历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书法”这种文艺特有的方式,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奇迹”和“脱贫攻坚”立言放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文艺力量。
  文艺悦民。为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他出面协调邀请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将山东省第二届农民戏剧展演活动,引进陵城经济开发区金庄文体小广场,将文化惠民的戏台子搭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活动现场,戏曲艺术名家及文艺志愿者同台演出了14个精彩节目,博得现场近300名社区群众的阵阵喝彩。他还按照“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曲艺墨香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召集德州市曲艺家协会演员到陵城经济开发区后王社区进行文艺展演。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振兴活动,充分发挥了文化艺术,引领文明风尚和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书法赠民。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他组织书法家开展送春联、福字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现场书写10余次,为社区群众书写春联、福字2000余件。同时组织德州市书协会员和陵城区剪纸协会会员现场为群众写春联、剪窗花、送福字,向群众发放窗花、对联、福字近千幅。
  实事惠民。针对所帮扶乡村老年人的需求,他协调德州市英翔和姜玉坤视光眼镜、德州市义工协会英翔分会,到时楼村为村里老党员群众免费验光,配置价值7000元老花镜,并请专业人员现场讲解科学佩戴花镜注意事项及健康用眼卫生知识;组织参加“守初心、担使命、送健康”下乡服务主题教育暨医保扶贫政策宣讲活动,对群众开展健康宣传,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健康义诊。
  作品振民。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响应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市文联《关于开展“众志成城抗疫情,德州文艺界在行动”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的通知》精神,发挥专长、主动出击、以艺抗疫。其中他创作的楹联“逆行仁者迎危难,笃志同心铸平安”书法作品,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山东艺术网、德州艺术网推送。2020年5月份,他将疫情以来创作的10余幅书法作品捐赠给德州市档案馆收藏。在德州市老干部局举办的抗击疫情爱心捐赠活动中,他发动10余名爱心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奉献给德州援鄂医护人员,以此表达敬意和慰问之情;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他将自己书写的以“颜真卿文化”为创作内容的书法作品赠送给陵城区政协和社区老党员、退伍老兵,藉以纪念颜真卿立志报效国家“义贯千古”的精神。
  眼下,张子健跟着团队,继续用坚实的步伐,大步行进在下乡扶贫、文化惠民的道路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文丽 通讯员 宫玉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