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唯论文”乱象教育部出台“十不得”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16日
  拿学位要先发论文、招聘晋升评职称要看论文数、学术高低评价要看SSCI收录数……这样的“唯论文”乱象你是否也遭遇过?“学术功利化浮躁化、创新创造动力不足、违背人才成长规律、侵蚀学术风气、污染学术生态等系统性危害。”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这是“唯论文”现象造成的主要危害。
  为此,教育部出台《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为学术研究评价划出“十不得”底线,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10个“不得”,包括:
  1.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
  2.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
  3.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5.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
  6.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7.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8.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
  9.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
  10.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据中新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