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河东区组建区域性中心护理院,实现基层医养结合全覆盖

康养医护齐全,让老人安享晚年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16日
  ◥康养、娱乐一体,老人们开心很多。
  临沂市河东区率先打破“每个镇街都有敬老院”的旧格局,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组建区域性中心护理院,委托专业医疗机构托管运行,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自2017年起,河东区试点建立医疗机构托管养老院成立护理院工作模式,由政府划拨土地、设计规划,投入7000余万元新建九曲、郑旺、汤头三处护理院,形成三点支撑覆盖全域的医养结合布局,成为全省较早实现基层医养结合全域覆盖的县区。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姜曼 公绪成      
老人在护理院生活得好
子女们很满意

  12月11日,临沂市河东区九曲护理院内暖意融融。88岁的陈玲已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当日,她的儿子过来团聚,陪母亲吃饭、聊天。
  “母亲在这里有人照顾,生活上舒心,我们感到很放心。这里的伙食营养全面,品种丰富。工作人员很热情,有耐心、有爱心。母亲晚年能有这样的生活,我们非常满意。”陈玲的儿子说。
  九曲护理院是集医疗与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护理机构,集中供养与社会入住的老人共185名。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探索走出一条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针对老年人体弱多病的特点,设专门的医疗康复区。每天有专业医护团队为老人查房、发药、测血压、量体温、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服务,实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康养护相结合”。
  64岁的孙朝成是一位“三无”老人。上周他突然觉得身体有胸闷、憋喘的感觉。护理院的医护人员为他及时检查,通过CT发现,肺部有炎症,老人就在护理院按时打针治疗,不用再往医院跑。生活与治疗两不耽误,为老人省了不少事。
  九曲护理院院长王恒菊介绍,九曲护理院还与临沂市人民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如遇突发状况,可以将老人第一时间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将医疗融入
健康养老全过程

  河东区农村人口44万,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15.8%,基层养老院10家,覆盖全区所有镇街,但存在体量小、经费少、人员分散问题。为此,河东区打破“每个镇街都有敬老院”的旧格局,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组建区域性中心护理院,委托专业医疗机构托管运行,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为破解“养不管医、医不管养”的矛盾,通过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全托管、无缝对接,将医疗融入健康养老的全过程。
  临沂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田涛表示,河东区九曲护理院作为临沂市人民医院老年病专科联盟的成员单位,是想让更多老年人,特别是基层单位共享医疗资源,实现双向转诊。如老人遇到突发病情,优先走“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接受诊治;后期如果需要养护,待病情稳定后也可以回到基层护理院继续医养,为老年人提供养护服务,做好强大后盾支撑。
  作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河东区民政局局长王洪慧说,养老的核心是服务,乐养是基础。结合当前实际,河东区把“养老”列入“十四五”规划,计划在河东区筹建一处养老服务中心,对贫困老人和五保户家庭的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对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家政、保洁等上门服务。整合养老资源,把河东区4家养老机构整合到城发集团,由城发集团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集家政、保洁、医疗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辐射全区老年人,提供更广阔的服务。
  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务求实效”的原则,临沂市各级民政部门对敬老院的资金、土地、人员等进行了有效整合,发挥规模效应。目前全市共有县级福利中心和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7处,实现了县区全覆盖。依托三年改造提升行动,今年新建改建护理型敬老院8处、护理型床位962张。目前全市共有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7处,实现每个县区至少建有一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3.6%。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