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这项农村工作再成全国典型案例

依托“暖心食堂”构建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16日
  成为巩固党执政根基的新抓手
  在食堂开办之初,村居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带头建设,把食堂打造成村里硬件设施最好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村居树立了权威,干群密切了关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越来越强。
  成为筑牢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新引擎
  暖心食堂将农村老人、妇女志愿者、在外子女、党员干部等各个层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聚在一起。在这里,村里的事情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办,唤醒了群众的自治意识,加速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共同体形成。
  成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
  荣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暖心食堂”的合二为一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利用“暖心食堂”大做文明实践“文章”。美食与美德的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暖心食堂”已经成为村里的思想道德高地。
  1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经济信息社在北京共同发布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荣成依托“暖心食堂”构建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为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这是继12月2日荣成市“放大信用建设先行优势 开辟乡村治理全新路径”的做法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之后,荣成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做法再次成为全国典型。
  据悉,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继2019年推出首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后,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各地积极响应,精心组织遴选推荐,共上报了122个案例。经专家评审和实地勘察,最终遴选出23个典型案例。
  农村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2019年7月以来,荣成市围绕解决农村孤寡、独居、空巢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短板问题,建立“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创新信用激励政策,发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打造“暖心食堂”,为农村老人提供“一餐热饭”。目前,全市近半数村已开办“暖心食堂”,既解决了农村居家养老的民生“食”事,还树立了基层党组织威信,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村级自治,收到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构建了新型农村互助养老体系。
  创新投入方式
  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为破解8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吃饭难这一困局,荣成市全面推进“暖心食堂”建设,目前已开办运营363家,覆盖全市46%的村居,免费给1.2万名8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提供午餐,解决了他们“一餐热饭”问题。开办“暖心食堂”,需要场地、设施、食材、人力等多方面投入。为解决资金难题,荣成市创新思路,坚持内部挖潜和外部借力两手抓,用政府很少投入换来了“暖心食堂”持久运转。
  荣成市将食堂建设与开办农村幸福院结合起来,用好各级对农村幸福院的奖补资金。挖掘内部潜力,整合民政局的“暖心基金”、宣传部的“助餐志愿基金”、信用中心的“信用奖励基金”,累计达到近800万元,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就餐老人多的食堂倾斜,为食堂持续运行和提档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依托信用荣成建设,对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向食堂的捐款捐物给予相应的信用激励政策,调动社会力量,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目前,已在民政局设立专项账户,接受2万多家社会组织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
  灵活配餐模式
  解决“怎么吃饭”问题
  考虑各村村情不同,荣成市的食堂配餐模式不搞“一刀切”,在运营过程中因地制宜推行三种模式。
  村级自助模式:由各村主导运营,自己制作饭菜,自己组织就餐,建成的363家中,有256家属于这种模式,也是荣成市主推模式;◆集中配餐模式: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居,只负责提供就餐场地,制餐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配餐企业、周边企业、大型养老机构进行集中配餐;◆暖心饭盒模式: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由村居通过市场化运营或者自建厨房,把饭菜“点对点”配送到老人家里。
  用好志愿队伍
  解决“谁来服务”问题
  荣成市将“暖心食堂”运营与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对参与“暖心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更多信用加分,迅速调动起农村妇女参与“暖心食堂”服务的积极性。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成为荣成“暖心食堂”长久运行下去的根本。
  烹饪饭菜由“巧厨娘”志愿服务队免费承担,通常3-5人一组,每人每周服务一次,两荤一素一汤,每周6天基本不重样。食材由志愿者自带,再加上平时村民和社会各界的各类捐助以及村中开辟的小菜园等多渠道来解决,除了自足外,还将剩余的果蔬加工销售。同时,暖心食堂由志愿者统一分餐,老人按需添加,饭后餐具统一清洗消毒,确保老人吃得既营养又卫生。
  健全保障机制
  解决“长期运营”问题
  荣成市出台了《荣成市农村“暖心食堂”建设指导意见》,成立了由民政、农办、住建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专门负责解决影响食堂运营过程中的梗阻问题,确保食堂规范长久运行。
  明确发展方向
  从荣成暖心食堂的几种运营模式来看,互助型食堂效果最好,不仅饭菜质量高,而且还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治理效应,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村级自治。
  为推进食堂建设,荣成市实行月度例会制度,由市委领导牵头,每月组织民政、农办、组织部等10个部门和相关镇街召开联席会,由镇街提报开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由联席会议跟进解决,为食堂运营扫除障碍。
  释放连锁反应
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从荣成实践看,建设暖心食堂的最初着眼点是解决农村老人的“一餐热饭”问题,但在不断推进过程中,日益与社会治理融会贯通,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连锁反应,发挥的社会效应远超预期。
          (郭永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