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前写下最后一篇工作日记

烟台56岁民警因病辞世,留12本日记讲述从警生涯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23日
  读着丈夫的工作日记,回忆起丈夫工作的点滴,于丽芳眼含泪花。
  12本日记里写满了刘勇从警生涯的点点滴滴。
  刘勇生前生活照。家属供图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梁莹莹

  “从8月初自己一人在家,胃部就感觉丝丝拉拉地疼,也没当回事儿,感觉可能还是胃溃疡。现在正是创城省里督导检查时期……栖霞两个乡镇划归福山,一些重点管理场所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心里很焦急……”这是烟台市公安局福山分局东厅派出所副所长刘勇11月1日在病床上写下的工作日记。日记最后没写完,妻子于丽芳问他,为什么不写了?他说,我累了,没有力气写了。
  带着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带着对未尽工作的遗憾,他猝然离去,终年56岁。12月2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刘勇的家里,了解他的故事。
  最后一篇日记
还在想流浪狗管理问题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栖霞两个乡镇划归福山,一些重点管理场所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心里很焦急……流浪犬只的管理问题事关创城效果,之前多年没有解决,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解决,难度可想而知……”这是11月1日刘勇生前最后一篇工作日记,病成这样了,他还在心心念念要解决流浪狗的管理问题。
  写下这篇工作日记16天后,刘勇因胃癌医治无效去世。
  “去年11月份单位查体的时候,发现他有胃溃疡,当时就劝他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他总说年底了工作忙,等过阵子再去。”刘勇的妻子于丽芳说,没想到这一忙,却忙到了生命的尽头。
  今年八九月份,刘勇身体不适,胃部总不舒服,每次他都简单吃点药,然后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后,今年9月24日,刘勇不得不入院检查,确诊为胃癌,并且已经扩散,“当时在病床上,他还在安排旅馆检查等事情,心心念念全是工作。”于丽芳说,丈夫从入院到去世两个月时间里,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60多斤的人最后走时不到百斤。
最大一笔财富
留给家人一摞工作日记

  从警34年,刘勇写下12本日记,记下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成为他留给家人最大的一笔财富。
  如今手捧日记本,读着里面的文字,于丽芳泣不成声,直到丈夫因病住院,她才知道对方有记日记的习惯。丈夫去世后她去办公室收拾遗物,从抽屉里拿出这厚厚的12本日记时,她忍不住失声痛哭,原来丈夫从2007年开始写工作日记,前后已有13年。
  “看了这些文字,特别心疼他。在他心中,任务比天大,责任比山重,躺在病床上还在布置工作,最后一篇日记就是在昏迷前写的。”于丽芳含着眼泪说。
  刘勇的儿子刘涛说,看了父亲的日记,才知道父亲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对他触动很大,他发誓要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在刘勇的卧室里,记者看到,除了警官证、持枪证、眼镜、手机、帽子、一支笛子外,还有两本手册,分别是《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和《党员党费缴纳手册》,“他的同事说他最爱翻这两本手册……”于丽芳说。
最大一次冒险
直面绑炸药的嫌疑人

  绝大多数岗位都有固定的上班休息时间,可也有一些岗位,因为工作需要,24小时都要有人坚守,人民警察就是这样。
  1964年,刘勇出生在烟台市福山区一个教师之家。1986年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从此,他的人生便和正义、平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刘勇的警察生涯中,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他在预防和制止一起恶性爆炸案中,因指挥得力、机智果敢,及时化解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
  在刘勇的汇报材料里记录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抓捕过程。2004年一个雪夜,刘勇带领民警上街巡逻。当夜下着大雪,寒风刺骨。巡逻过程中,他们发现一名男子神态异常,刘勇立即对其进行盘查。结果在男子身上搜出疑似爆炸物和电控爆炸装置。
  事态非常严峻,此时刘勇没有惊慌,让两名民警卡住男子的手,并立即向福山分局指挥中心和大队领导汇报请求增援。之后安排协警疏散围观群众,划定警戒线,以免伤及无辜。直至福山分局专业民警安全解除爆炸装置。
  这一年,刘勇40岁,是福山分局巡逻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这张荣立个人二等功被授奖的照片一直挂在刘勇的家里。“他很珍惜这份荣誉,特意让我去买了相框把照片挂起来。”于丽芳说。记者发现,在刘勇家里,这样的荣誉证书还有厚厚一摞。
最爱生活的人
爱养花爱唱歌还爱吹笛子

  刘勇的家只有80多平方米,里面家具不多,花花草草却不少,“这都是我爸养的,他特别仔细,花盆里的长叶子都被细细地捆绑了,怕长得凌乱。”刘勇的儿子刘涛说,父亲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爱养花,爱唱歌,还爱吹笛子。“他病重的时候,还说工作没干完,也没活够,叮嘱我像个男子汉一样撑起这个家……他走后,他养的一些花草都送人了。” 
  刘涛说,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偶尔休息的时候,特别喜欢给孩子露一手。“拔丝苹果是他的拿手菜。很怀念他在的日子,有老有小,一家人其乐融融……”
  “结婚32年,大年三十他几乎没在家过过,都是在单位待命或者值班。”说起丈夫,于丽芳也有过抱怨,过年过节家家团圆,他却总是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50多岁的人还24小时值班。民警的手机要求24小时开机,有一次于丽芳悄悄给丈夫关了手机,刘勇为此发了好大的火,“他说我们要求24小时开机,万一出什么事儿找不到我怎么办?”自此之后,于丽芳再也没有关过刘勇的手机。
  2013年7月,刘勇从巡警队调任东厅派出所任副所长。从一名巡警到社区民警,岗位的转变曾一度让他感到困惑。为了尽快熟悉辖区环境,他只要一有时间,就去社区“串门”,在寻常言语中联系感情,在处理问题中得到信任与支持。因为常年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刘勇把尽孝的心思转移到辖区孤寡老人身上,隔三岔五就陪着老人们聊天解闷,给他们宣讲防盗、防骗的常识,风趣通俗的话语常常引得老人开怀大笑。他们都说:“刘片长比自家孩子还贴心。”
  于丽芳说,除了对工作负责,丈夫也是个对家庭有担当的男子汉。多年的值班经历让丈夫养成了特殊的生物钟,每天凌晨3点多就醒了,会和三五好友一起去散步,散完步去早市买菜,回家给妻子做早饭。周末不值班的时候,丈夫便带上她,买好菜去看望老父亲。
  “他曾说现在工作忙,等过几年退休后,带着我们的孙子孙女一起去旅游,他食言了……”
  “044379!”
  “到!”
  一声到,一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是刘勇生前忙碌的真实写照。
  他走了,在他钟爱的工作岗位上用完了最后的心血。
  那件警号为044379的警服,静静地等在那里,只是再也等不到它的主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