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 再创辉煌

——写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开诊七周年之际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23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效果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2020年12月26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迎来开诊七周年。七年前,为响应青岛市委市政府实现百姓“病有良医”的惠民工程,百年齐鲁在青岛扬帆起航,再续华章。
  七年来,医院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深化青岛院区与中心院区“学科综合,突出特色,统分结合,一体发展”十六字方针,打造与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匹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始终牢记使命,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守护百姓健康。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医院改革发展

  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动医院改革发展。
  医院建设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医院坚持用优秀党员风采、先进典型事迹、青岛“好医生好护士”推选等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就医环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挺身而出、英勇奋斗,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打造优势汇聚名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传承中心院区的学科优势,汇聚了以张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焉传祝教授(泰山学者)、马祥兴教授、潘新良教授、王志刚教授、何兰杰教授、吴大玮教授、葛志明教授、钟敬泉教授、李建民教授、郑燕平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打造形成了以心血管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脑科中心、骨科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五大中心为核心,以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科、普通外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等为重点的优势学科群。在重点建设现有五大学科中心的基础上,医院着力推进麻醉与重症医学中心、急诊医学中心、疑难罕见病中心建设,提高医院“疑、难、危、重、罕见”疾病的综合救治能力。
  2019年,脑科中心获青岛市A类重点学科,心血管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消化内科、麻醉科、临床检验科等6个学科获青岛市B类重点学科。
  成立“人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加强紧缺人才引进和重点学科建设。医院出台措施,创造条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七年来,医院引进了一批在业内有权威性的、具有临床与研究能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转变人才服务理念,完善人才服务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生活需求保障、发展需求保障等多重保障体系,建立人才服务常态化沟通渠道。优化完善人才激励方法,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注重自我提升与全面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
医教研协同发展
医院实力稳步提升

  七年来,医院不断开展引进高精尖诊疗技术。心血管中心的房颤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的声门旁间隙入路下咽癌切除术,脑科中心的线粒体功能检测和评估技术、血管内介入结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技术,骨科中心的3D打印悬挂式骶骨假体修复全骶骨整块切除后腰骶髂联合部缺损,消化内科的超声内镜引导下介入诊疗等多项技术处于国内省内领先水平。
  2019年9月19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为首批4家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建设单位;青岛院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和血管外科等5个科室专业参与建设,脑科中心成功申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以公立医院改革及DRG医保付费改革为契机,医院大力发展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并牵头申请建立甲状腺区域治疗中心。
  医院建立了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生物样本库等公共科研平台,设立学术活动月等,营造积极的科研氛围。医院已获批科研项目151项,发表SCI论文435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市级科技奖励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获批建设了山东省微生态研究与诊疗中心,青岛市线粒体医学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在中心院区指导下,医院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七年来,医院举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会议186项,培训覆盖率达100%;标准化病人的培养与应用工作省内领先。医院多次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培训急救知识与技能,获青岛市第八届“健康杯”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优质护理 激发活力
发展专科 实践变革

  为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部将多维度管理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构建“五位一体”质量管控体系,开展的护理品质管理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
  为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医院进行了护士长调整补充工作,启用了一批年轻优秀的护理管理人才。
  新形势下,护理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与服务发展方向,医院神经科护理、呼吸科护理及手术室护理专业为省级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造口伤口、静疗、血液净化作为首批护理专科学组,率先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
  注重加强护理人才培养与人本管理,七年来,选派181人赴四川华西、北京协和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了外科快速康复、血栓防治、卒中后营养、胸痛预诊等多个创新项目,全力配合了医院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建设。
实施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以精细化管理标准为目标的医院质量体系。
  2016年10月,医院成立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委员会,下设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办公室,并设10个考核组对医院质量进行全方位考核、检查、督导、整改。实施医疗、护理和行政管理夜查房、早交班制度,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医疗安全与质量。
  在惠及民生方面,医院坚持走在前列,在青岛市率先设立96599健康服务热线,24小时为患者提供就医咨询、预约挂号、建议和投诉受理等服务;率先全面使用门诊电子病历,减少患者候诊时间;积极成立住院管理中心,实行床位预约管理、全院调配,极大缩减等待入院时间;设立入院准备中心,患者入院前即完成相关检查,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重视文化建设,为使文化真正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言行中,医院组织编写了《员工手册》《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汇编》《医院管理制度汇编》等制度,强化文化导向,全面推进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履行社会使命
勇于担当护佑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医院积极承担救死扶伤、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迅速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全院职工坚定信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为减少交叉感染,医院第一时间开通24小时发热咨询电话,上线互联网医院,接受发热患者咨询。
  积极配合青岛市做好疫情防控,多次派出专家和医疗队赴青岛市胸科医院等单位参加新冠肺炎患者的会诊和医疗救治工作,并对胶州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指导。青岛全民核酸检测期间,医院派出26支队伍421人次奔赴74个采样点,完成了近14万份样本采集和5000余份核酸样本检测工作。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医院继续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作为青岛市“心耳康复·光明行动”活动中人工耳蜗植入项目的唯一定点医院,救助了6名失聪患儿,帮他们重回有声世界;转变帮扶模式,派出21名医务人员驻点普定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免费接收该院的进修或挂职锻炼人员,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模式转变。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便民惠民措施持续推进,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