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塌陷地变身生态公园

邹城走出塌陷地治理特色路径,入选“全国示范”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24日
重磅
B02
新闻
找记者 上壹点
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编辑:李蕊 组版:曾彦红 校对:李锡巍
  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伟 王浩然 通讯员 曹朋 陈述华
  邹城市以煤炭兴市,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大量塌陷地,带来“天灰、地陷、河流污染”系列生态问题。以太平镇为核心,当地实施以采煤塌陷地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生态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绿心”工程,加速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效益。今年11月份,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入选成为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塌陷地变身生态公园
引来“鸟中大熊猫”

  深冬的早晨,在邹城市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广场,几位居民正在晨练。临近护栏,远眺塌陷地形成的水面,格外寂静宽阔。
  当记者来到公园深处的观鸟台,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此时,闻声而动的水鸟飞向远处,原本安静的湖面起了波澜,泛黄的芦苇摇曳而动。“看那枝头上黑压压的,都是各种鸟类。”邹城市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黄鑫对记者说。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原来都是塌陷地,经过治理,眼前看到的这片水域,基本都保持了原有的生态。”自2013年,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之初,黄鑫就参与其中。
  “整个湿地公园项目,一共分三期,一期主要还是生态治理,建湿地公园。”黄鑫介绍说,治理之初,不再单一采用传统的“挖深垫浅”治理模式。“原有治理模式,挖深成鱼塘,垫浅的成平地,在治理中,我们通过放缓波,让塌陷区里形成不同坡度,形成了水生植物群落。”黄鑫说,植物有了,塌陷区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好转,通过多年治理,区域内湿地面积占比达到42.75%。
  “动植物种类的逐年增加,尤其濒危鸟类的出现,最能说明治理后生态效益的显现。”黄鑫告诉记者,在湿地公园,植物由原来的不到200种发展到400种,鸟类由原来的75种增加到167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珍稀鸟类13种,国际濒危鸟类7种,并在太平湖区域首次发现了全球“近危”物种、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和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
养珍珠、发展食用菌产业
生态洼地变产业高地

  “塌陷地的治理,带来了生态效益,也延伸出了生态产业,让村民失地不失业。”在黄鑫看来,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将彻底改变当地村民“靠矿吃矿”的传统,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
  邹城市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市,食用菌产业为当地特色产业。今年10月份,由济宁利马菌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食用菌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便建在了经过治理后的塌陷地上,总建筑面积66000平方米。
  “一天出厂100吨,年产值2个亿左右,新增就业岗位300多人。”该公司总经理张广龙介绍说,他们生产的金针菇,出厂价一公斤能达到十三四块,主要销往一级批发市场,供不应求。
  同样,塌陷地上引进的“靶向珍珠养殖”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也已显现。“前期我们通过养殖河蚌,以治水为主,如今通过引入珍珠养殖,并进行加工销售,发展观光旅游业,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费林江说,在塌陷坑塘里挂养的100多万只珍珠蚌,预计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
  “塌陷地的治理因地而异,发展产业也是如此,比如宜耕则耕,恢复耕地,或发展高端苗木花卉、蔬果种植;宜渔则渔,引进靶向珍珠养殖;宜游则游,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目前餐饮、休闲及多个旅游项目正在建设中。”黄鑫介绍说。

  塌陷地上建起蘑菇工厂。
交答卷、晒账目,请您来监督 济宁市慈善总会邀您参加“慈善公开周”活动
华能嘉祥电厂检修部 积极开展现场设备治理
  本报济宁12月23日讯(记者 晋森 通讯员 路笃书) 12月24日起,济宁市慈善总会依法举办第14个“慈善公开周”活动。届时,将在济宁福彩大楼(红星中路24号)13楼市慈善总会荣誉室,设立慈善信息公开活动现场,摆放各类工作档案资料,晾晒慈善组织“钱袋子”,邀请社会各界进行实地监督评议。
  此次“慈善公开周”活动自12月24日开始,至12月30日结束(为期5个工作日)。向社会公众公开慈善款物的募集、接收、管理、使用、发放、运行的全过程,展示市慈善总会的自身建设、业务管理、活动开展等内容。
  期间,包括捐赠人、受益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就自己所关心、关注的事项进行质询、查验,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不便亲临公开现场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登陆市慈善总会官网(济宁慈善网,网址:http://www.05374343.com),通过“信息公开”专栏,查阅相关慈善公开材料。
  本报济宁12月23日讯(通讯员 李攀峰)针对今年冬季低温天气特点,华能嘉祥电厂检修部机控班组织开展设备伴热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将设备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严寒天气,对机组室外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因素,如设备冻坏、无法运行风险;重要测点失灵、无法监视风险;重要保护误动风险等,所以与往年相比,班组加强了对室外设备测点伴热系统巡检,每日对伴热装置巡检二次,重点对电源开关、温控器、电加热器、伴热电缆是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气温情况增加巡检次数。夜间值班人员定时检查伴热电缆电源开关,发现电源跳闸,及时检查处理。保证了室外管路、取样管路、仪控管路、水位计管路的保温和伴热检查,保证伴热良好、可靠。
  这些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气温降低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发电机组设备安全“过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