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高架建设专班如何创造“济宁速度”?

设立“羚羊榜”“蜗牛榜”,激发央企铁军打擂台

齐鲁晚报     2020年12月31日
  主线通车前夕,记者前往内环高架建设专班探访,在办公区走廊内侧的墙壁上看到了长达61米的内环高架规划图。对应十三个标段,专班工作人员用小纸条标注下工程进度。
  走廊外侧墙壁上,则悬挂着主城区城建重点项目作战保障图,上面横列多个重点项目,其中内环高架排在首位。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济宁主城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专门设内环高架建设专班,足见济宁市委市政府对内环高架项目的重视。
  为保证内环高架主线提前通车,建设专班全员沉到一线上阵冲锋,同时倒排工期督促各标段项目部人员翻倍、设备翻番,达到满负荷作业。2020年10月中旬,为推动项目如期完工、确保工程质量,工作专班对所有在建标段展开徒步检查,每个标段从标头到标尾一寸不漏查问题、促进度。
  中铁二十五局济宁内环高架二标段项目经理张志华说,施工现场他进驻过不少,像济宁内环高架这样快的节奏他是第一次遇到,他总结说这种速度是让专班“逼”出来的。他举例说,专班不仅倒排工期,开展打擂台大比武强势推动,还创新设立了“羚羊榜”“蜗牛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甚至还专门约谈进度缓慢标段的上级公司或进行媒体曝光。“大家都是央企,都有强烈的荣誉感,谁愿意给公司‘抹黑’,所以都保质保量投入紧张施工。”张志华说。
  专班“逼”出了进度,也锻炼了各标段项目部队伍。探访期间记者了解到,经过济宁内环高架项目历练,十三个标段中先后有5名项目经理,被各自所在公司提拔到更高层级管理岗位。
  满负荷作业不代表一帆风顺。内环高架建设期间,多个标段项目方先后遭遇跨铁路线桥梁无作业时间窗口,受疫情影响武汉预制件生产基地关闭、春节后外地工人无法返回等难题,专班强力帮扶,以坐不住、输不起的责任感奋力解决建设中遇到的一切难题。
  谈及“堵点、卡点”的及时解决,济宁内环高架建设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李鹏认为,最大的依靠是济宁市委市政府精准部署、挂图作战总指挥部和城建指挥部的靠前指挥、任城、高新、太白湖新区等各单位的倾力配合。济宁市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以及广大一线建设者奋力挥洒的汗水,让内环高架主线提前7个月通车,跑出了济宁加速度。让61米规划图上的高架快速路绕城成环,沟通济宁城四面八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从伟 康岩 周治深 见习记者 刘凯平

  如果把济宁内环高架建设过程比作一场战役,那么内环高架建设专班成员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他们不仅带头上阵冲锋,还制定强有力的作战体系,鞭策激励广大参战央企奋勇战斗,合力攻坚克难赢得内环高架主线提前7个月通车。内环高架主线通车前夕,本报专门走访了内环高架建设专班和多个项目部,揭秘这一“济宁速度”是如何创造的?
生病发烧也不“下岗” 工地上穿坏三双鞋
为省20分钟往返时间 建设者工地上扎营
  “干过的工程里,还没遇到过像老边他们这样盯得紧的建设专班人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济宁内环高架各标段项目部探访期间,多位项目经理说起济宁内环高架建设专班综合部部长边伟,都表示他是个“狠”角色、工作狂。
  2020年12月25日,记者见到边伟时,他正在第八标段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干工程没有一个好身板不行,我一直坚持锻炼身体,还参加过健美比赛,所以比较抗冻。”出生于1969年的边伟,比同龄人的穿着略显单薄。记者还注意到他的鞋上沾满沥青,边伟说这已经是到指挥部后第三双鞋快报废了。“可不是天天蹲在办公室,得来回往工地跑,所以比较费鞋。”边伟介绍,不止是他,建设专班的其他同事每天也是这种盯在一线的状态。
  边伟从28岁就开始干路桥工程,327国道、104国道、105国道、济邹线等济宁周边的国省道都干过。这次是从公路局抽调到内环高架建设专班,从一开始,边伟就充满了十足的干劲。“济宁内环高架能让咱济宁跨入立体交通时代。”其中的深远意义,作为有着30年路桥经验的他深知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内环高架一标段去年3月29号开工,今年7月28号通车,其他标段从去年七八月份陆续开工。”谈起内环高架,边伟如数家珍。
  时间紧,任务重,来到建设专班的第一天,边伟就和同事们投入到了工作中。每个标段的工程进度怎样,施工中遇到什么难点,边伟都“了然于胸”。“有时候完不成任务,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九标段项目总工程师彭召斌说。在自己干的工程里,没有哪一个项目的甲方能像济宁内环高架建设专班盯得这么紧,服务这么到位的。
  为保证工程质量,建设专班常态化开展内环高架徒步,建设专班人员走上内环高架施工一线,每到一个标段,就查看工程施工质量,督促施工进度,发现问题现场召开整改会。2公里左右的标段正常走过也就半个小时,而他们要多花一小时。主线高架部分36公里的路程走走停停,耗时两天。
  有一次边伟发烧38.6℃,为了不耽误工期,把温度降下来,边伟就一个劲地喝热水,不停地上厕所,就这样,一夜下来温度总算降了下来,但起了满嘴的泡。第二天一早,边伟爬起来又来到了工地。“不在现场的话,内心总是很焦虑,总担心完不成进度。”边伟说道。
  “向不行说不行,把不能变可能,我们做到了。”看着即将通车的内环高架,边伟感慨良多。5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他和同事付出是值得的。“主线通车的头一天晚上,路灯亮起的时候,我要上桥来看看。”

  内环高架十三标段主工程,是位于济宁城区西南部济水大道(原西外环)与济宁大道交汇处的5层互通式立交桥。“建成后将成为济宁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道壮丽的景观。”济宁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长、内环高架建设专班工程部部长沈跃介绍,这座立交桥投资多、规模大、技术复杂,施工难度极大,最大的墩柱高达31.8米,需要进行多次浇筑。
  “项目所在地多是沼泽、池塘,土质过于松软,不利于工程设备的搭建,施工面临很大的挑战。”中铁路桥公司十三标段项目经理吴树广介绍,该标段不像其他标段可以采取模块化拼接的方式加快施工,立柱、盖梁多采取现场浇注的方式搭建,而且入驻项目时间相对较晚,因此施工难度在内环高架所有标段里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标段,追赶工期的压力也最大。
  为尽快追赶工期,2020年春节前十三标段项目部就做好了春节不回家过年的准备。“过年的时候工人们都没回去,有的工人家属还过来陪他们一起过年,大家自己当演员还在工地搞了个文艺晚会。”吴树广说,巧合的是正因为春节没回家,遭遇疫情后十三标段没出现工人回不来的棘手问题,十三标段也因此成为内环高架所有标段中在春节后较早开工的标段。
  “与在外地曾参与的项目比起来,我们在济宁内环高架上耗费的心血大概是过去的十倍。”吴树广说,正因为挑战和难题多,他所在的项目部在攻坚克难期间,一共申请了29项国家专利,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两篇,有多个省部级、局级研究课题立项,这些科研成果既是项目难度的体现也成为确保五层互通式立交桥又好又快建设的基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济宁内环高架第十三标段探访期间看到,建设者吃住在工地附近的临时板房。吴树广介绍,工人的起居生活区原本在1.5公里外的八里庙村,那边的保障条件更好,但是往返一趟需要步行大约20分钟,为了更快地追赶工期,大家把宿舍挪到了工地,这样一来就能省下20分钟用于工程建设。
12年来首次回乡干工程 14个月只见父母一面
项目经理身体三次出状况 为赶工期依然坚守岗位
  济宁内环高架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建设者投入紧张施工。其中不少人是原本在外地工作的济宁人,这次因内环高架跟随所在项目部回到家乡参与建设,中铁十四局济宁内环高架第九标段项目总工程师彭召斌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11月份被公司派过来,当听到是回济宁,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彭召斌出生于1986年,老家在梁山县城,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十四局集团工作。“去过新疆喀什,上过西安,也在一些南方城市参与铺路架桥项目。”彭召斌说,从业12年来一直在省外干项目,这次能为家乡做贡献,是巧合也是压力,他回到济宁第一天就投入到了火热的建设中去。
  为了给家乡人民交付一个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彭召斌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墩柱施工的时候,钢筋笼的连接上,有钢筋拧不到位的地方,或者间距不合适的,他第一个站出来要求施工人员整改返工。
  从业12年间,彭召斌在外地的项目上一个就要待上两三年,一年到头只能回一趟家。本想着这次回到济宁干项目离家近,可以多回家看看父母,但因为项目工期紧张、质量把控严格,进驻项目部至今14个月,他只在刚回到济宁时去梁山探望过一次父母。
  让彭召斌印象深刻的是,在外地干项目时,当地甲方人员一般一个月到工地一次,而在济宁内环高架项目工地上,每天都能看到项目专班人员的身影。“很多时候我从宿舍到工地的时候,项目专班的人已经过来了。”彭召斌认为,项目专班作为代表济宁市民的甲方,能用这种劲头铆在工地上,督促着乙方往前赶,又帮着乙方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堵点卡点难点,是济宁内环高架工期提前的有力支撑。
  袁子华是中铁二十二局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第十二标段的项目经理,回忆起建设过程中的点滴,他感触颇深。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他一天最少时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三次因高血压身体出现状况,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一线。
  9月的一天,正在施工现场进行调度的袁子华突然觉得头疼、眩晕,差点儿摔倒在工地上,同事以为袁子华中暑了,也没往其他方面想,他休息缓解了一下,顶着烈日继续工作。袁子华告诉记者,当时他就觉得自己身体应该出状况了,但现场离不开他,没时间去医院,硬是撑到晚上趁休息时间悄悄去附近诊所测了个血压。这一测不要紧,高压170,低压110,把袁子华吓了一跳。
  “我是1973年的人,从30多岁开始做项目经理,全国跑的地方也不少了,以前也没少加班加点,身体一直很好,所以大意了。”袁子华说,当时医生建议他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但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同事们也都在加班加点推进项目进度,很多工作根本离不开自己。后来,他拿了些降压药便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
  没想到干了十多天,身体又再次因高血压出了“状况”,头晕的不行,还伴有恶心等症状。因为实在不能坚持,他便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输液治疗。输液两天,他在医院病房里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了两天。“不是不想休息,工期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放不下。”袁子华说,十二标段的工作自己全程参与,很多细节上的事情只有他最清楚。越是抢赶工期,作为标段项目管理人员越是要抓紧、抓严,确保工程质量过关。最终住了两天院后,袁子华又赶紧回到了工地上,直到爱人来济宁探望他,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爱人是护士,因为长时间没回家,而且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家人也担心,10月份她就来济宁看我了。”袁子华说,巧合的是,就在爱人探望的时候,他第三次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这才被家人知道。爱人告诉他,持续高血压,严重的话会引发中风、心梗等突发疾病,坚决要求他休息,住院治疗。在领导和家人的坚持下,袁子华再次住院治疗,治疗前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和暂时顶岗的项目经理进行工作交接,重点内容反复叮嘱。三天的治疗结束后,他回到了位于北京的家,这是他四个月来第一次回家。
  “父母都70多了,老父亲前年刚做了肺部手术,妈妈的眼睛不太好,也多次做过手术,想起这些,真是感觉做儿子的很愧疚。”说起家人,袁子华的眼里泛起了点点泪光。
  袁子华向记者介绍,以往参与的项目建设工期也很紧,但像济宁内环高架这样“两年工期,提前7个月”的项目他还是第一次经历。“以前的项目工期哪怕再紧,一个月或两个月都能回家一次,咱内环高架项目真是一分一秒都没浪费,一分一秒都不耽误,24小时全速推进,完成了2020年底前通车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袁子华说,考虑到因疫情还耽误了一段时间,项目能保质保量提前完工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职业经历会令他终生难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