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起火”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02日
  2020年11月20日,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一处公墓,当地民众安葬在纳卡冲突中阵亡的士兵。 新华社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      

  掐指一算,苏联解体已近30年。但那场“政治地震”的余波,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仍在俄罗斯周边地区不断激起剧烈动荡。
  2020年8月9日,白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已连续执政26年的白俄总统卢卡申科,遭遇了26年来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一位名叫季汉诺夫斯卡娅的英语老师。
  新冠疫情令原本经济形势就不乐观的白俄罗斯雪上加霜,失业人口激增,民众尤其是亲西方的政治派别对卢卡申科的不满情绪加剧,他们期望在这次总统选举中推倒这棵“常青树”。
  当多位反对党领导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参选之际,37岁的毫无任何政治经验的季汉诺夫斯卡娅出现了。这位此前与政治几无关联的“素人”,实际上是替夫出征,他的丈夫是白俄罗斯知名博主,与卢卡申科针锋相对,后被逮捕入狱。
  尽管季汉诺夫斯卡娅横空出世令反对派阵营一度气势如虹,但白俄罗斯总统选举的最终计票结果显示卢卡申科以超过80%得票率成功连任,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爆发了。这场已经持续了近五个月的抗议活动,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军警与反对派支持者的街头对峙,成了白俄首都明斯克的日常。
  与白俄内斗相比,俄罗斯与美欧之间,围绕此事的博弈更引人注目。在前期理顺了俄白关系之后,俄罗斯迅速站到卢卡申科一边,俄总统普京多次警告西方“不要干涉白俄罗斯内政”,而西方多国则以制裁作为回应。
  与白俄罗斯旷日持久的街头抗议相比,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热战”短促且剧烈。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冲突,围绕这片争议地区的战事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战争。在以往的屡次冲突中几乎都能占到便宜的亚美尼亚,这次反而节节败退。
  这次战争中,左右胜负的一大因素,是土耳其的插手。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能维持现有局面的一大原因,是双方都只认同俄罗斯作为该区域内部争议的调解人。但在此次冲突中,土耳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同族兄弟”阿塞拜疆一边。
  土耳其因素不仅导致阿亚两国战场上力量对比失衡,也给俄罗斯过去较为轻松的调解工作制造了不小的难度。最终,2020年11月9日,经历了三次停火协议沦为空谈之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领导人在俄罗斯的调停下签署联合声明,宣布纳卡地区完全停火。此战结束后,亚美尼亚在事实上丧失了纳卡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这个结果显然是对阿塞拜疆有利的,土耳其的地缘政治诉求也因此得以间接兑现。
  与白俄罗斯政治危机和纳卡冲突相比,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从突生变数到渐趋平息,进一步证明了俄罗斯对独联体地区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2020年10月4日,吉尔吉斯斯坦举行议会选举,因不满执政党联盟获胜,吉尔吉斯斯坦12个反对党联手在选举次日发起抗议集会,反对派支持者一度占领了位于首都比什凯克、集总统府和议会办公地点为一体的政府大楼“白宫”,控制了国家行政中枢,并要求时任总统热恩别科夫下台。
  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剧烈动荡十天之后,俄总统普京就此发表谈话称,“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既是盟友也是战略伙伴,俄方对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感到担忧,并提议协助调解局势。”
  俄罗斯一旦入场,冲突双方的“火气”立刻降温。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10月15日决定辞职。第二天,比什凯克的所有抗议活动和集会结束,反对者退出“白宫”和其他被占领的政府机构,吉尔吉斯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2020年12月20日重新举行议会选举,2021年1月17日举行总统选举。
  独联体地区一直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白俄罗斯、纳卡冲突、吉尔吉斯斯坦这三个事件,折射出俄罗斯的周边局势愈加敏感,欧美和土耳其等域外因素成为令局势更趋复杂的重要变量,挑战并考验着俄罗斯外交。
  苏联解体后,曾有国际问题专家预言,苏联留下的政治版图将会遭遇“二次崩解”。但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以强势外交找回了昔日的大国地位,重塑了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不过,疫情和西方制裁令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国内问题与家门口的不稳定局势相互影响,考验着俄罗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