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深空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02日
  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组合照片) 新华社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

  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着“月壤”样品的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点火起飞前,嫦娥五号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实现月面五星红旗展开,这是中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展示”。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实现了中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另外,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20年或将成为人类重启月球探索的元年。除了中国的嫦娥五号,2020年12月9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公布了美重返月球计划“阿耳忒弥斯”的宇航员团队名单,18名宇航员中半数为女性,2024年美国登月的首名女宇航员和1名男宇航员都将从这一团队中选出。
  与冷战时期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不同,美国试图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的基站。为此,2020年10月26日,NASA指出,利用同温层红外线天文观测台(SOFIA),他们首次在月球的阳光照射处发现了水,显示水可能分布在整个月球表面,而不仅限于阴凉的地方。这意味着未来人类一旦登陆月球,将有机会就地取材获取维持生命最宝贵的水。
  2020年也可谓人类探索火星的“大年”。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在日本搭载火箭升空。该探测器预计将在飞行约7个月后抵达火星,届时正值阿联酋建国50周年。“希望”号探测器不仅是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也是整个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如果“希望”号最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且在轨运行的话,阿联酋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盟、印度之后,第五个成功完成火星探测的国家或组织。
  2020年7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目前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测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载荷自检等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4日,“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144天,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距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火星约120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预计,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刹车”制动进入环火星轨道,为着陆作准备。
  2020年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车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为2020年第三个踏上征途的火星探测器。按计划,“毅力”号将经过7个月左右的星际飞行,预计于2021年2月18日登陆火星的杰泽罗陨石坑。
  此外,2020年12月6日,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回收舱在澳大利亚南部着陆。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发布公报宣布,确认“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上带回了黑色砂粒状物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行星采样探测器是2003年日本发射的“隼鸟”号,它于2010年成功将“丝川”小行星的物质微粒送回地球。除了“隼鸟2”号,美国2016年发射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于2020年10月在小行星“贝努”上取样,预计2023年将样本送回地球。
  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也在迅猛发展。2020年5月30日,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搭载载人“龙”飞船将NASA宇航员鲍勃·本肯和道格·赫尔利送到国际空间站。SpaceX载人“龙”飞船成为人类历史上第9款能够载人入轨的航天器,也是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以来,时隔9年美国首次利用美制火箭和飞船将美国宇航员送入天空。
  2020年12月9日,SpaceX最新的重型运载火箭“星舟”原型机发射后尝试返回着陆时发生爆炸。该火箭将取代“猎鹰9”和重型“猎鹰”,成为将来月球和火星探索任务的主力运载火箭。尽管失败了,但SpaceX创始人马斯克表示,这次测试仍然值得高兴,“我们获取了所有需要的数据”。正是看到了失败之后的成功,航天商业化成为投资者的新沃土。花旗银行预计,太空旅游产业在2030年将达到30亿美元规模,摩根士丹利则更为乐观地认为,到2040年,这一产业的规模将增至超过1万亿美元。
  2020年,我们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进一步促使我们将目光投向地球之外的太空,人类的耳边再次响起了那句激动人心的话:“我们的征途,将是星辰大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