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梆子情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03日
  ◤老孙和妻子刘翠夫唱妇随,风雨同舟,让小小的民营剧团一步步成长为山东省优秀庄户剧团。
  ▼40多年学丑、演丑、画丑,孙复常对丑角的理解可谓精深。
  新泰梆子乡土气息浓厚,老人孩子都爱听。
  大沙坡村一位老太太十几年前看过老孙演的戏,这次专门来后台看看是不是当年的那个小丑。
  新泰梆子送戏下乡的舞台像一盏灯,又像一把火,点亮了大沙坡村的冬夜。
  新泰梆子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孙氏家族传承到了第四代。
  “三天三夜不睡觉,愿听新泰梆子调。”当地百姓对新泰梆子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据当地孙氏家谱记载,新泰梆子自19世纪末传承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新泰梆子扎根民间,吸取了山东梆子、河南梆子、莱芜梆子及柳琴戏的精华,唱腔带有地方方言,表演风格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当前,新泰梆子的灵魂人物是61岁的孙复常,他是新泰梆子第三代传承人、百花梆子剧团团长。
  2020年12月2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赶赴新泰大沙坡村,见到了正送戏下乡的“老顽童”孙复常,与村民一起欣赏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新泰梆子《朱迈臣休妻》和《偕表嫂》。
  孙复常的爷爷孙风同于光绪年间外出学艺大平调,三年后回新泰老家组建戏班,后逐渐演变为带有地方风格的新泰梆子。该剧种在当地大受欢迎,找孙风同学戏的人络绎不绝,孙风同在新泰周边教戏地点多达20余村庄。孙风同的儿子孙玉志子承父业,在泰沂山区学戏教戏数十载。
  孙复常受家族熏陶自幼登台,1979年进公社宣传队,后入蒙阴县剧团。1986年剧团解散,孙复常倾囊收购了原剧团的服装道具,回老家新泰组建了泰安地区第一家个体户剧团。孙复常表演风格诙谐幽默,乡土气息浓厚,特别是高腔部分响亮独特,其中一个音调能转十八弯更是他的绝活。
  孙复常带领剧团闯市场,足迹遍布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上海等地。近些年来,老孙创作了多部贴近生活的现代戏。剧团多次送戏下乡,义务走进敬老院和校园,播洒欢笑。
  孙复常扎根乡土深耕民间戏剧的同时也收获了殊荣,新泰百花梆子剧团在山东省首届文博会庄户剧团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并两次进京汇报演出。孙复常也荣膺国家级优秀编剧和国家级优秀演员,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之星。
  新泰梆子口口相传历经百余年,当今在经济大潮和电子网络消费过度的形势下前行,愈感步履维艰。愿意学戏的人日趋减少,为此,新泰梆子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文化部门积极为剧团提供各种帮助。
  老孙的妻子刘翠13岁学戏,是国家级优秀演员,夫妻二人几十年风雨同舟,编创演出了多个优秀剧目。可喜的是,孙复常的儿子孙西明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已逐渐在演出中挑起了大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文进 
 通讯员 陈哲 张鑫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