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居里的罗曼蒂克

齐鲁晚报     2021年01月31日
  □李睿

  大多数剧迷对于香港的记忆,来自于小时候看过的港剧,林立的高楼,行色匆匆的人们,还有耀眼夺目的霓虹灯。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成台五十多年,打造了无数令人耳熟能详的佳作,曾经的繁荣和辉煌影响了几代人,而近年来TVB的式微却令人唏嘘。
  TVB剧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腔调。职场剧、刑侦剧总给人一种“精英感”,豪门恩怨大都情节曲折、大张大合,家庭伦理剧一般也都是误会重重之后和解,再来一个大圆满结局。总的来说就是很“抓马”(戏精,戏很足),并且讲究“真情”,像“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啊”“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等金句一度还成为热梗。
  最近,TVB一改往日的老腔调,完结了一部“很不TVB”的剧——《香港爱情故事》,讲述了两个家庭老、中、青三代的爱情故事。故事小而美,真实又贴地,只有12集,却拍出了最温情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8.6分,可以说是近几年口碑最好的TVB剧了。
  故事的开头是夸张的大字海报和夸张的画外音,“香港是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越住越小,越住越贵!生活难,恋爱更难,没本事别结婚,房子小,吵架出去吵!”主角子朗和凯琪相恋七年,二人都已经年过三十,都是上班族,因离谱的房价至今还各自与家人同住,毫无私人空间。这一天两人定了酒店准备过七周年纪念日,却被意外取消,两人辗转十几家酒店无果,还要花钱在黄牛手中排号,浪漫的纪念日以窘迫告终。
  凯琪失落地搭巴士回家,子朗在摇晃的车上向她求婚:“我会很努力地跟你一起建立一个家。”窗外的霓虹灯闪烁,两人眼角的笑意让烦躁摇晃的车厢充满了浪漫,生动演绎了什么叫“有情饮水饱”。
  《香港爱情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拍出了接地气的、普通人的浪漫爱情。细数下来,剧中共有5条故事线,刻画了两个家庭、老中青三代人不断变化的爱情。男主是有情饮水饱的甜蜜爱人,他的父母却截然相反,是一对天天吵架的怨偶。父亲陈汉声是标准的男权思想,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有着不容置喙的话语权,可以理直气壮不干家务、赌马、教训妻儿,妻子少霞生日这天他依然要吵架,59岁的少霞忍耐多年,终于决定离婚,记忆闪回,当年他们也有过令人艳羡的感情,只是被生活磨碎了;二妹陈子欣是自由摄影师,家庭环境让她十分偏执,一边过着有这顿没下顿的生活,一边封闭自我不相信爱情,在浪子之间游走;小妹陈子婷是大学的学霸女神,择偶条件要求极高,她向往好的生活,对住在优越公寓里的同学产生好感,小小年纪就已开始考虑面包和爱情孰轻孰重。
  剧集有五条故事线,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各自又在发展变化着。没有表面的阖家欢乐,也没有狗血的生离死别,剧中每个人的爱情都有初相识的浪漫瞬间,刚在一起的甜蜜时刻,有陪伴多年的相濡以沫,也有几十年朝夕相处的一地鸡毛。
  《香港爱情故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风光城市背后的心酸人居。男主子朗一家四口住在40多平方米的公屋,没有独立房间,三兄妹拉开床帘就是餐桌;子婷的私人空间只有在壁橱上面用床帘间隔出的一方天地,逼仄得连腿都伸不开;子朗和凯琪结婚后搬出公屋,租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劏房(一间屋子分割成多个独立空间),终于有了自己的私人领地,好处是在床上一伸手就可以拿到咖啡杯;为了节省空间,厕所厨房二合一,只有一个水龙头……剧中畸态的房价令人咋舌,有观众调侃,《香港爱情故事》简直是“港版蚁居”,比“蜗居”的空间还要压抑。
  爱情是房子的附属品吗?这是一个问题。“流离失所”的子朗和凯琪要么拼命赚钱买个小房子,要么继续租房、为别人养房。“买房”的压力让两人喘不过气,婚前尚能有时间约会,孩子般地抓娃娃打游戏,婚后反而没有时间共处,为了赚钱把生活空间压缩到极致。生活摩擦、置业坎坷渐渐出现了,一路下来两人竟然也忘了当初爱情最好的模样。这样的情节令不少人感到熟悉,哪有那么多小确幸?都是在生活的辛酸中寻觅幸福。
  《香港爱情生活》用“房子”这块弹丸之地,描绘了覆盖其上的众生相,无论是题材还是手法都焕然一新。演员阵容中没有大牌,大多是生面孔,而老戏骨搭配年轻一代也分散了整部剧集的戏剧张力。在诸多用大豪宅展示各类精英的港剧中,这样踏实、充满烟火气,又带点小心酸的小品剧,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共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