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走按压棉签”受好评,精准化防疫正当时

齐鲁晚报     2021年02月04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 朱文龙

  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新冠疫苗接种场所预防核酸环境污染工作指引。根据指引,注射完成后,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受种者将按压接种部位的棉签统一废弃在指定的回收容器内,不得带离现场。所有医疗废物应集中收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未设在医疗机构的临时接种点应将所有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疫苗外包装盒和疫苗说明书要留存在接种单位,按医疗垃圾处理。
  按压棉签一经受种者使用,便成为医疗垃圾。不同于普通的废物、垃圾,医疗垃圾若处置不当,其作为传染源极易引发污染事故。此前,部分省份在新冠疫苗接种单位采集和检测的环境标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便是典型的例子。从这个角度而言,北京市疾控中心要求新冠疫苗受种者“不得带走按压棉签”,并派专人进行监督的措施,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正因为如此,此举一出台便得到了舆论的一致好评。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而就在各地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形式主义和“假大空”事件。比如,有个别地方要求所有返乡人员“出了火车站,直接去酒店”,不管从哪来,一律先隔离;还有个别地方禁止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对来自河北等地的车辆全部劝返;更为奇葩的是,有地方甚至要求返乡者提供居住地区未出现疫情证明。很显然,这些搞“一刀切”,沉迷于比严斗狠的所谓“硬核”做法,既是一种懒政,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
  反观北京市疾控中心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则处处体现了疫情防控精准化的要求。按压棉签虽小,却有可能成为污染新冠疫苗接种场所的源头。北京市疾控中心敏锐地抓住问题的核心,通过压实个人和单位责任的方式,对按压棉签精准施策,降低了新冠疫苗接种场所被污染的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了医护人员和受种者的身体健康。
  “不带走按压棉签”受好评,体现出了民众对“防疫精准化”的支持,这样的表态理应引起各地的重视。疫情防控不仅考验着卫生体系建设,也在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相关部门要明白,现阶段,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需要的是“绣花功夫”,需要的是精准实施系统防疫安排。对待疫情,各地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以人为本,通过精准施策,将疫情传播的风险点掐断掐死,而不是大搞形式主义,用“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措施来推卸责任。
  有鉴于此,各地不妨学习北京市疾控中心的防疫理念,对肆意而为、擅作主张的行为,要及时纠偏,真正把“六不准”落到实处,将防控工作做到更细更实。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