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医者”韩月臣:医者责任铭于心,健康使命践于行

齐鲁晚报     2021年02月09日
  连续11年被评为全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蝉联前十名,多次在国际医学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如今的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当之无愧为国内耳鼻喉领域的专业高地。磅礴力量汇聚的学科发展劲头,离不开各学科带头人的努力。
  医院耳科中心负责人、耳神经-侧颅底外科主任韩月臣就是其中的一位,无论是突破医学禁区、勇攀耳神经-侧颅底专业高峰,还是传承创新,他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日复一日兢兢业业,诠释着医者的责任和使命。
  截至目前,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已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2000余台,肿瘤全切率和神经功能保存率均居国内前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禁区”中突破
勇攀耳神经侧颅底专业高峰

  “侧颅底区域是人体解剖结构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12对脑神经中有7对聚集在此处,同时还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血管穿过。”韩月臣说,在没有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技术与CT、磁共振等现代设备之前,侧颅底手术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视为“禁区”。即便在当下,其难度系数依然偏高,每一台侧颅底手术犹如高空走钢丝。
  韩月臣坦言,“生命所系,健康所托”,医者的责任很重,面对的是生命攸关的问题,容不得一丝大意。侧颅底外科它所涵盖的疾病种类比较多,例如颅内的听神经瘤、脑膜瘤,发生在颅底的神经鞘瘤、球体瘤等疾病,也包括耳部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以及各种病因引起的面瘫,半面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根疾病等。想要成为一名侧颅底外科医生,要掌握最基本的耳外科知识、神经外科的处理能力,还有头颈外科、显微外科、神经监测、影像学等知识,并且还需要有十至十五年的临床历练。
以匠心仁术
让患者病有所依

  在韩月臣看来,治疗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如何选择对患者最为有利的治疗方案,降低风险、提高诊疗效果,是韩月臣及其带领的耳科中心乃至医院目前所关注的。
  元旦这天,患者“老张”给韩月臣主任新年的祝福信息又如期而至,从不缺席的年节祝福背后,是一名患者关于重生的无限感激。
  十多年前,50岁的老张患颈静脉球体瘤,瘤体较大需要手术。但由于其位于颈静脉附近,且瘤体血供丰富,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血如泉涌,在这种手术中并不罕见,在血管栓塞技术应用以前,有些病人在手术中出血可达3000ml。”风险再高,抵不过医者仁心。充分术前准备后,韩月臣主任为辗转多地求医的老张做了肿瘤的切除手术。
  从预防性栓塞到最后的切除,手术过程都非常顺利。术后检查时竟意外发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病人的生命即在一线间。庆幸发现及时,情况紧急,专家通过急症介入手术,老张总算是有惊无险!劫后余生,老张的面神经功能也未因为手术部位解剖的复杂与风险而受到影响。
  挽救无数患者出病痛,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从未改变。面对每一位病人、每一台手术,他都会当作是一次全新的攀登,尊重挑战,也乐在其中。
精益求精
只为患者最大获益

  “疾病和患者都是最好的学习和研究资源,在诊疗中要善于发现和观察,注重细节。
  以听神经瘤为例,在过去的1年间,韩月臣团队已经发现了5例长在耳蜗内的微小听神经瘤。在他看来,以前没发现,其原因是被漏查了。对于听神经瘤,一旦肿瘤超过1.5公分,想要保留听力就比较困难了。只有早期发现,才有更多手术入路的选择、保留听力的机会,同时面神经功能也更容易很好的保留。
  “颅内肿瘤如果比较大,手术创伤也会增大,肿瘤切掉的同时,也破坏了功能,他设身处地去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该如何保障?”近几年,他和团队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思考,韩月臣对面神经瘤的治疗方式有了突破性进展,通过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实现了面神经肿瘤切除与面神经功能保护的完美统一。
  从多学科会诊模式到“全科大查房”的坚持,目的都是让诊断更准确,治疗方案更合理,让患者从中获益更大化。在韩月臣看来,学术科研与临床诊疗相辅相成,同样重要。科研更要注重实用性,可以更好地解决临床中发现的问题。
责任于心
一切以工作、患者为重心

  门诊、病房、手术室,再加上研究所,这是韩月臣踏足最多的地方,被他用奔波的脚步无缝连接。不管多晚,当天的手术病人都会等到韩月臣,临床医生必须要在病房呆着,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经验就是这样来的,没有捷径可以走。
  因为工作的忙碌,他在读大三的女儿,从小到大无数次家长会中只看见过一次父亲的身影。一天只有24小时,对于家庭,大多数医生都有欠缺。
  临床工作已经占满韩月臣主任日常工作的时间,而科研、教学等工作,也要抽时间去完成,从事医学专业,无论是学术前沿还是疑难罕见病例的救治,学无止境是最基本的要求。
  韩月臣常说,作为一名医生,眼里绝对不能只有疾病。“多和病人打交道,多去沟通,才能发现一些隐藏其中的问题,也通过有效沟通建立医患间的信任。”韩月臣说,手术和药物可以为病人解决疾病本身的问题,但让患者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帮助,也是治疗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传承中创新
带领学科砥砺前行

  “我们重视传承,但更重要的是创新。”韩月臣说。
  作为我国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的创始与奠基单位之一,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拥有国内外多项创新性技术。1996年,医院党委书记王海波最早在国内开展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微创手术,被评定为耳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性成果,并获美国SACKLER医师奖。樊兆民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成功采用颅中窝进路脑膜中动脉阻断并岩浅大神经切断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开创了顽固性偏头痛治疗新模式,并在多个国家被应用于临床。在国内较早开展颅中窝进路面神经减压术,治疗病例总数居全国前列;提出颞骨骨折面瘫的新的分型方法,开展的Bell面瘫基础与临床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开展侧颅底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奠定了学科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多年来,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的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团队不断应邀参加国际耳外科相关学术会议并发言,在国际医学舞台展示中国医生的专业风采。
  耳科中心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针对听觉和平衡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拥有山东省听觉重建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人工听觉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2020年医院又新获批成为山东省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一项项殊荣得之不易,是一批又一批山东省耳鼻喉人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努力的结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韩月臣初心始终不变,使命永远在肩,他作为学科带头人将带领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团队砥砺前行,不断向复杂、疑难、危重疾病发起新的挑战,推动专业的创新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