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树洞】

自私不是通往自我的路径

齐鲁晚报     2021年03月28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成立“心理专家团”,在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我的妈妈绝对是一个好妈妈,但她不开心的时候,总是能在和我的正常对话中找出问题怼我,把气撒到我的身上。从小到大看她有点儿不开心,我就会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殃及,所以有时候我也感觉很压抑。
  作为女儿,理性地思考我觉得她这样挺好的,人活一世自己开心就好,但我也要马上结婚会成为一个妈妈,我在想以后要做一个自我的妈妈,还是像别人的妈妈一样事事都为孩子考虑、不开心也要在孩子面前伪装自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心理专家团:
  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你就把这个问题限定住了。似乎女性如果想要成为妈妈,就只能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要自我一些,这里的自我是必须通过自私体现出来的,就是先让自己舒服一点再说。第二种选择,是要时时处处考虑孩子,你会认为一名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没有自我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到底应该选谁,应该舍谁呢?面对这样的问题的确很难抉择。可是我一开始就告诉你了,你是在这个问题上把自己限定住了。
  自私不是通向自我的路径,可是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如果要活出自我就必须先为自己着想,也就无法兼顾别人了。”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拥有自我,他也就不会为自己要不要自私而犯愁了,因为通过自私活出的自我是一种假性的存在,这和真正的自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一个真正能活出自我的人,会得当地处理自己和别人的需要,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亲子关系中都是如此。这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人会适度地控制自己,绝对不会机械地压抑自己。
  成长的确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但是这种代价并不是以付出你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为条件的。
  比如一个人在结婚之后,就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一个人在做了妈妈之后,会面临很多选择和挑战,工作和家庭哪一个要顾及得多一点;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占用你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你要如何平衡?
  作为成年人,这是你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些代价也不是白白付出的,至少在这个付出过程中,你自己也在成长。如果你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没有看到这其实是自己成长的需要,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成熟。
  你可能会说,身边有很多女性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她们就是在有了孩子之后脾气变得暴躁起来,而且苦苦奉劝别人一定不能太早要孩子,趁着年轻多玩儿两年才是王道。
  包括你现在看到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联想到自己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妈妈,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你的焦虑。在这里我只想告诉你,别人的话听听算了,别人的生活看一看也就过去了,因为那些都是属于他们的,并不是属于你的。
  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妈妈呢?你有你自己的选择,你也可以活出你自己的样子,这要看你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多少、领悟了多少。
  如果你一定想搞清楚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妈妈,我会这样说,你要做一个真实的妈妈。
  一个真实的妈妈是怎样的状态呢?她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但她始终在努力,她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而是为了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这就如同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妈妈形象一样,经历过很多挫折,但是依然坚强乐观,面对孩子的成长,无论经历了什么,她都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女性她有着攀比心、好胜心,甚至也会爱慕虚荣,但在孩子把事情搞砸之后,她还是会温和地对待孩子,这可以传递给孩子一种特殊的爱和力量感。
  当女性成为妈妈时,如果她能够坚定信心,相信孩子是来帮助自己成长的,相信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只要用心去感受,自己得到的就一定会比失去的多,那她一定会在为人母、为人妻的角色中获得不一样的成长空间。
  祝福你,即将成为妈妈,妈妈这个角色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既是普通的,又是神圣的。我始终坚信这样一种说法,女性在做了妈妈的那一瞬间是最美的。相信只要你用心体会,一定会找到最美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