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峰会来了

中美俄等38国和欧盟领导人线上参会

齐鲁晚报     2021年04月23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美国总统拜登酝酿已久、为期两天的线上全球气候峰会22日8时(北京时间20时)开幕。美方邀请了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38国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这38个国家包括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80%的17个国家,以及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局出发,中方对拜登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表示欢迎,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气候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最终能否取得成效要打个问号。

  借气候议题宣示“美国回来了”
  自1月20日上任至今,在拜登政府的政策议程上,被划重点的除了抗击疫情外,就是应对气候变化。从其言行来看,拜登俨然一位“气候控”总统。就职首日,拜登就签署行政令让美国重返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撤销加拿大-美国输油管道的建设许可。
  其后,拜登又接连颁布多项气候政策,包括暂停批准公共土地上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租约;到2035年增加对绿色基础设施和电力行业减排的公共投资,包括2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项目;重新成立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建国家气候工作小组等。
  牵头召开全球气候峰会自然是拜登气候议程中的关键一环。为此,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近期频繁出访进行前期沟通协调,拜登政府还邀请4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会。峰会前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高调宣称,拜登政府要把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放在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位置。
  拜登政府何以如此重视气候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有多重因素:
  从国际战略来说,拜登希望在气候议题等国际事务中重塑被特朗普政府破坏的美国领导力,强调“美国回来了”。从民主党理念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挑战,加上美国近年来极端气候屡见不鲜,显示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拜登政府更是将气候变化提升至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并将其纳入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另外,应对气候变化可作为推动美国经济走出疫情、恢复增长、转型升级、创造投资与就业机会,乃至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表示,拜登偏爱气候议题并主办全球峰会,有两重背景值得关注:
  一是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峻,气候议题在全球逐步升温成为热点。世界气象组织19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至2020年全球已升温约1.2℃,气候危机正在加剧。近期大国围绕气候问题互动频密,中法德举行视频峰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访华,中美发表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等。
  二是拜登本人意图施展政治抱负。对外,借气候议题和峰会平台重振美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领导地位和信誉。对内,推动实施其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发展的计划。同时,峰会也可成为其一大政绩亮点。
包含五项议程,彰显气候雄心
  美国国务院22日公布了此次气候峰会的具体日程安排,包含5项议程,讨论主题涉及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气候适应能力与韧性、气候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机会等。在不同主题的议程中,发言代表主要包括美方对应领域的内阁官员,与特定议题相关的其他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官员、企业代表等。
  据美国国务院信息,美国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哈里斯主持峰会开幕式。本次会议将强调,世界主要经济体迫切需要在今年联合国气候大会(11月1日至11月12日)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争取实现将全球气候变暖幅度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此次峰会前,美媒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制定减排目标,讨论的承诺目标包括到2030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48%至50%。
  于宏源介绍,此次全球气候峰会上,美方将聚焦六大领域:一是提升行动目标。包括将全球温控目标从《巴黎协定》确定的2℃调整为1.5℃,以及希望与会各方就2030年国家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作出承诺;二是求解资金问题。美方主张动员全球公共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筹集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三是突出经济效益。拜登将气候与就业、经济转型乃至社会公正相联系,这是其气候政策的独特之处;四是发展相关技术。美方期望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推动技术研发与合作;五是扩大参与度。不仅举行政府间会议,美方还希望推动社会、企业、国际组织等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危机;六是强调气候安全。将气候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也是拜登不同于此前美国总统的地方。
  白宫还表示,峰会还将重新召开由17个国家参加的主要经济体能源与气候变化论坛。王勇表示,美国或将通过此次峰会施压各方作出更有雄心的减排承诺,以及推动落实《巴黎协定》的相关目标。外界预计,如果美国发挥表率作用,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盟友预计也将作出重大宣布,设定到2030年的减排目标。
消化“气候赤字”美国得说到做到
  气候峰会也是观察“政治气候”变化的窗口。分析人士认为,国家间的微妙互动也是此次峰会的一大看点。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英法俄五国领导人此次全部参会,印度、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的首脑也将与会。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参会并发言,但没有与拜登进行双边接触的计划。韩国总统文在寅可能会与拜登举行双边视频会谈,成为下月美韩元首面对面会晤的前奏。
  尽管拜登希望借气候峰会达成多方面诉求,但分析人士认为,能否取得成效还要打个问号,拜登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阻力。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气候政策上按党派分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的气候政策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易变性。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美国在积极和消极之间交替变化的气候政策证明了这一点。1998年克林顿政府签署《京都议定书》,2001年小布什政府宣布退出;2016年奥巴马政府加入《巴黎协定》,2017年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拜登政府2021年又“回归”。倘若4年后共和党执政,美国政府的气候政策很可能再发生大调整。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拜登想打造美国重返世界舞台的形象,在气候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但其他国家不一定会跟进,反而可能给美国带来政治和外交风险。拜登在气候问题上发力,可能会提升欧盟的期待,反倒让美国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承压。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多重叠加挑战。一方面新冠疫情、经济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加大了解决气候危机的阻力。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未必能言出必行。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时期承诺的为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出资20亿美元至今未兑现。而且,特朗普执政4年里,美国积累了巨大的“气候赤字”。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强调将把贸易政策与气候目标相结合。这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冲突点,出现绿色低碳领域的贸易摩擦。 据上观新闻、新华社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