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齐鲁晚报     2021年04月23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金康

  “日照不仅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新兴的港口城市、开放的活力城市,更是富有魅力的体育之城、运动之城、健康之城,尤其是在体教融合发展之路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日照路径。”4月21日,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在武在2021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会上作了《打造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市,为建设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赋能加力》的典型发言,介绍了体教融合发展的日照经验和发展模式。

  ◆三个结合,开好“体育课”
  日照市把体教融合融入全市大局,与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承办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建设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等工作统筹推进,打造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市。今年,在山东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推动体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的要求,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青少年体育竞赛、社会力量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激励评价”等改革举措。
  为创新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日照市摸索出了“三个结合”的路子。一是“课内与课后”相结合。课内,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模块化”教学,设置“选修+必修”体育课程,实行“走班选课+班级授课”,破解了体育课“一支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局面。课后,创新推出延时服务。目前,日照市各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已开设运动类特色课程100多门,促进了学生培养兴趣、锻炼身体,还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题。同时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日照还积极推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模式,做好多元化培养体育人才。一方面,坚持市队俱乐部办。另一方面,坚持学校俱乐部合作培养。
◆资源共享,建好“运动场”
  日照市坚持因地制宜,整合提升体育场馆资源,努力满足体育课程教学和青少年锻炼需求。首先推动大型体育场馆“进校园”。结合重大赛事筹办,优先与中小学共建共用体育场馆,既能保障竞赛需要、满足教学需求,也有利于提高赛后资源利用率。比如,12处省运会新建场馆,有9处与学校共建或共用,涵盖篮球、排球、体操、跆拳道、空手道、乒乓球、手球等项目。还积极发动,推动学校体育设施“进社会”。市财政每年每校补贴10万元,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采取物理隔离、场地修补、器材配置、智能监控等措施,每天开放时间教学日不少于4小时、节假日不少于8小时,带动更多学生和家长养成锻炼习惯。目前,已完成对外开放中小学100所,今年将实现所有非寄宿制公办学校对外开放。
  日照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足球、篮球等青少年体育场所建设,建成健身设施场地7200余处,优先向青少年开放,让孩子们快乐运动、健康成长。
◆练赛结合,搭好“竞技台”
  在体教融合大环境下,学校体育发展向“教会、勤练、常赛”转变。日照市认真落实“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要求,以练促赛、以赛代练、练赛结合,让广大青少年在比赛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感受美好体育生活。
  为解决赛事少、参与人群单一等问题,依托“三大球”进校园,建立校际联赛、区县联赛、市青少年锦标赛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办赛620余项,参与学生140余万人次。
  结合青少年体育发展需求,重点打造“三大球”、网球、航模、啦啦操等10余项特色赛事,推动山东女排、山东围棋队落户日照,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竞赛影响力。比如,与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联合设立中国体操节,已连续举办两届,每年近万人参与;今年申办了第14届全运会足球、篮球、水球相关项目,以及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超级联赛等赛事。特色赛事活动的引入,让日照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力之城、运动之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