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还看手机,听着听着就被拉入讲解中”

高淑贞的大白话 为啥魅力这么大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13日
  高淑贞(右)在为参观者作讲解。
  “抓党建并不是咋咋呼呼,不干实事,党员群众没人听你的”“学习党的思想,重在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济南章丘区三涧溪村全国闻名,近两年已有数十万人慕名到此参观学习。
  学习热潮的背后,除了三涧溪村乡村振兴亮眼的成绩单,更离不开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的“大白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杰 支倩倩

热潮
每天平均八个团

  “方言俗语信手拈来,听了高书记的讲解,才知道党的理论方针可以讲得这么有趣。”5月6日上午,章丘三涧溪村村史馆内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教师张华原本以为此次学校组织的党建参观会像以往那般严肃紧张,但村党委书记高淑贞半个小时的讲解却让她在一阵阵笑声当中度过,并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与张华一样,听完高淑贞的讲解,现场不少党员都觉得这趟三涧溪之行“来得很值”。“她对党的理论政策吃得很透,而且说的都是大白话,听完很受用”“语言朴实幽默,结合三涧溪村的发展实例,很让人信服”“高书记讲的乡村治理经验通俗易懂,而且可复制性强”……
  “高书记能跟您合个影吗?”“高书记能加您微信吗?”“高书记,您能去我们那儿,给我们作演讲吗?”……参观学习的团体一拨接一拨,但每次讲解一结束,高淑贞总会被团团围住。
  当日来三涧溪村参观学习的团体一拨接着一拨,仅一个上午,三涧溪村村史馆便接待了4个党政机关学习团体,此外还不乏三三两两的散客。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二十多个团,现在平均一天八个团。”高淑贞介绍,现在来三涧溪村里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越来越多,2019年接待近10万人,2020年则超过10万人,直接带动起三涧溪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兴起。
魅力
“掌声笑声说明一切”

  学习三涧溪村党建先进经验的“热潮不减”,离不开三涧溪村乡村振兴的亮眼成绩单。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三涧溪村共3300多人,十几年前曾是出了名的脏乱穷村。直到2004年,高淑贞担任三涧溪村村党支部书记后,三涧溪村开始了乡村振兴之路。
  担任村书记的16年来,从收回村集体资产,到修路,到完善水、电、路、医、学、住等基础设施,再到修建塑胶跑道、法治文化广场、康养休闲区……桩桩件件实事,高淑贞都干到了群众心里去。
  “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村路通了,村民住上了楼房,腰包也鼓起来了。”富起来的不只是村民赵顺利,三涧溪的村民们皆是如此。
  据统计,2018年三涧溪村集体收入263万元,到了2019年,增长至303万元,2020年底有望突破1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成绩是根本,而热潮不减,同样离不开村书记高淑贞的“大白话”。
  “这些年,我拢了人心,带领群众致了富,也没有什么窍门,‘尚方宝剑’就是习总书记的教导,一门心思抓党建。”问及经验,高淑贞的回答很朴实,“抓党建并不是咋咋呼呼不干实事,那样的话党员群众没人听你的。”
  “车轱辘一转,就赚钱。”谈到合作社经济,高淑贞将村里的各个合作社比作一辆辆火车,“我们村党委为其铺设轨道,凡是想干事、想作为的村民,都可以上车。”
  类似的“大白话”金句,高淑贞在讲解时,常脱口而出。
  “一开始不少人还看手机,但渐渐地,我们都被她拉入她的讲解中。很厉害,掌声、笑声说明了一切!”大学生党员李玲说。
窍门
擅“讲”更要善“悟”

  听完高淑贞的几场讲解,记者发现尽管高淑贞每次讲解的侧重点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如何变化,她总能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时而激情奔放,时而平实舒缓,十分引人入胜。
  “种小麦是第一产业,小麦熟了磨成面粉是第二产业,做成馒头卖给别人是第三产业,如果这些产业都是一个人做,那就是产业融合。”啥是三产融合,高淑贞会用老百姓都熟悉的“种小麦”来解释。
  “自己一个人全干了,收益并不能最大化,还需要分工。”顺着这一思路,高淑贞进一步讲解产业融合该如何分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等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而她章丘话里夹着普通话的独特语言,更让人感觉到她的自信,更让她的表达通俗易懂,也让听众在轻松快活的气氛中感受到党建理论的魅力。
  “一开始要先做些‘急功近利’的”“要哪里痒痒哪里挠”“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先治好了疼,然后再找疼的原因。然后才能实现最终‘高大上’的目标”……当被问及如何深入群众、当好一名村书记,高淑贞的“大白话”引来一阵掌声。
  听过高淑贞讲解的人都说,她的讲解有“魂”,有理论的深度。之所以有“魂”,在高淑贞自己看来,不仅擅“讲”,更善“悟”。“政策文件只有自己学习透彻了,悟透了,自己研究全面了,讲起来才能以理服人”。
  “这里面有很多‘真金白银’,学好文件就能挖出宝贝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要的涉农惠农文件,高淑贞已烂熟于胸。
带动
已经有徒弟“出徒”

  “用大白话来讲述、来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是我们村的最大特色。”三涧溪村团支部书记叶贵芬担任讲解员已有3年多。
  刚担任三涧溪村讲解员时,如何让讲解既接地气又不乏理论深度,叶贵芬颇为苦恼。
  “她手把手地教我们要讲啥、该咋讲。她说,我们都是经历者、参与者,让我们结合自身变化来讲述。”在这样的悉心指导下,叶贵芬很快“出徒”,“上学时高书记曾经当过我的老师,那时我就是她的体育委员,现在我还是她的兵。”
  高淑贞的“大白话”,不只是参观团体,三涧溪村村民也很受欢迎。靠着这种“大白话”的魅力,在三涧溪村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都大幅提高。
  “啥叫战略,啥叫战术?”学习文件时,看到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词,村党委成员叶贵芬很困惑。不过听完高淑贞的一番讲解后,她恍然大悟。“高书记拿两个人打仗来比喻,‘收拾对方’就是战略,有战略就必须有战术,‘打一耳光、踢一脚’就是战术。”
  “不回村里参加学习的话,就感觉心里不踏实,离着党远了。”尽管平日在济南工作居住,但每月15号回村参加村全体党员大会,已成为村民党员马飞雷打不动的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