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男”丁格尔

刚柔并济,男护士越来越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13日
  于飞为饮食不便的老年患者喂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赵波 韩虹丽
王帅 孙淑玉
通讯员 贾梦琪 徐琨 丛冰
实习生 王钟玉        
95后男护士是个武林高手
  在第110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青岛市交运老年病医院患者于志玲的家属送来了一封病友联名表扬信,点名表扬一名1998年出生的年轻男护士——荆平。
  2018年7月,时年仅20岁的荆平开始了他的护士生涯。他是家中的独生子,但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丝娇生惯养的习气,是个阳光、善良、坚毅的男孩。
  荆平作为医院唯一一名男护士,大家都把他当“宝贝”,但初入职的那段日子,依然摆脱不了病患偏见的目光,他也曾一度迷茫。荆平所在的内科住院部都是危重患者,冰冷的治疗仪器、焦躁不安的患者家属,还有抢救病人的紧张氛围,都让他无所适从。但很快,荆平不再怀疑自己的选择,他学会用周到的服务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
  荆平还是一位武术高手,已经习武近15年,是2015年、2017年全国武术比赛螳螂拳冠军、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四段,他立志将武术精神融入医者仁心,以强健的体魄投入工作。
  患者于志玲刚来医院的时候全身瘫痪,行动不能自理,荆平虽然是男护士,却有颗柔软的“天使心”。他每天细致地照顾病患,这一坚持就是半年多。“男护士需要对病人付出更多的温暖和耐心,让他们接受我们。我希望用我的细心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患者的健康才是我最在意的事情,这也坚定了我前行的信念。”荆平说。
  他还会充当患者的“临时家属”,给患者送去温暖。住在06床的邵惠云奶奶,今年已经85岁了,荆平无微不至地照顾邵奶奶,送水、喂药、按摩、导尿……邵奶奶逢人就夸荆护士,说他像自己的亲孙子。邵奶奶在表扬信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剪纸送给荆平,作为护士节礼物。
儿科男护士的“软”与“硬”
  陈子国是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师,工龄8年。
  说起来陈子国还是名90后,刚一毕业就到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了,“8年了,也没感觉有啥不一样的,就是将这份细心一直保持下去就可以了。”要说作为男护士的不同之处,就是陈子国“有软有硬”。
  “宝宝乖,让叔叔看看,我们就不疼了哦。”12日上午,当记者听到陈子国这些温柔的话语,真是感觉软到家了。“小乖乖,不害怕,你给叔叔说喜不喜欢小猪佩奇呀。”“不怕不怕,不疼的。”明明自己学的是护理专业,现在却比幼儿园老师还会哄孩子,陈子国向记者打趣道。
  除了“软”的一面,陈子国还有“硬”的一面,那就是知识过硬。儿科急诊的大多是突发急症,最大的问题是患儿无法描述病情,直接表达的方式就是哭闹,且不主动配合治疗,“尤其是小孩子的身体还没完全发育成熟,像血管组织都要比成年人细嫩,全靠护理人员的手法判断。”陈子国说这些都给儿科医护人员增加了难度。
  “儿科急诊虽然辛苦些,但是看到患儿痊愈,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再有患儿家属的一句感谢,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了。”陈子国说。
在这里男护士不再稀有
  相对以女性为主的护士群体,男护士算得上是医院里的“珍稀资源”,但是在精神科等能发挥特殊作用的科室中,男护士并不少见。在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就有这样一个男护士群体。
  十一年前,刚毕业的唐志涛踏入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成为封闭病房的一名男护士。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上班第一天的情形。穿过大门进入病区时,一群表情呆滞、步伐缓慢的患者直勾勾地盯着他,吓得他浑身一激灵,汗毛都跟着竖了起来。
  “差不多一周才逐渐适应,越到后面越发现虽然有的患者很闹,但他们不会轻易伤害人。”唐志涛说,面对这些患者更多的是需要耐心,从患者的饮食、睡眠、排泄等情况入手,随时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是他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护士们每天还需要监督患者吃药、看护他们吃饭,做好病区的安全巡视和检查,工作琐碎而繁忙。
  对于从当地一家医院急诊科考入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的男护士于飞而言,从综合医院的快节奏转入以看护为主的慢节奏病区,一开始他多少有点不适应。
  “需要的临床技能少了,整天盯着患者的一举一动,还真有点落差。”可时间久了,于飞发现这份工作并不轻松,看护绝不仅仅是照顾好患者衣食起居那么简单,从患者的点滴表现中找到症结,和医生一起“对症下药”,让他又有了更多的成就感。
  “和患者联系越紧密,心里就越放不下,感觉心始终是悬着的。”工作九年后,医疗二科的刘雪飞已经习惯了病房的一切,患者很多都是“老熟脸”,让这个性格开朗的大男孩心里多了很多牵挂,这份牵挂里有责任,有关切,更多的是爱。
  耐心、细心并不只是女护士的专利,在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这些常年坚守在临床一线的男护士工作起来也毫不含糊,他们之间比得可不仅仅是眼力见,更是对患者的用心程度。
  物质依赖科男护士朱作腾永远也忘不了阿成(化名)刚入院时的情形。三岁时患脑膜炎出现智力发育差、言语不清,饮食和大小便无法自理,又因经常无故摔东西、打人,家人无奈只能将阿成锁在铁笼里。了解了阿成的故事,朱作腾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哪怕把这些患者当成“孩子”,也要努力让他们生活自理是朱作腾的初衷。入院后,朱作腾开始一点点教阿成,培养他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的能力,如今阿成已经能和别人简单交流,这让朱作腾既欣喜又欣慰。
  更多时候,患者的需求都是隐形而微小的。三十年前因刺激诱发患病,姜华(化名)始终觉得有人在监视自己并企图谋害他,稍不顺心就会乱发脾气和打骂家人。入院后,朱作腾从卫生处置着手,发现姜华不习惯穿鞋且对生活用品很挑剔。为了让姜华穿鞋,朱作腾先后换了三双拖鞋款式,直到买到姜华在家穿过的同款,才换回一句“鞋真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尽管常陪伴在患者身边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老爷们儿,但他们的真情却丝毫不减。
  总是羞于直接表达的朱作腾会被患者出院后主动打招呼的细节莫名戳到,心里忽而暖一下。从没给父母洗过脚、剪过指甲的唐志涛把这些作为日常献给了他的患者。疫情期间撇下年幼的孩子,整日坚守在病房是刘雪飞给患者的承诺。看似木讷实则细腻的于飞不记得在多少个夜晚陪伴过难以入眠的患者。
  除了力气更大、震慑力更强,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这群80后、90后的年轻男护士用他们的铁汉柔情为心理疾病患者撑起了一方温暖天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