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的曹县迎来一个更开放的舞台

如何利用流量红利进行产业升级,成当地热门话题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21日
  大集镇返乡青年张洪征和妻子袁宏经营的表演服公司生意很红火。
  曹县火了,四面八方的人涌向这里实地参观、考察。对于这个电商产业发达,烙有深深的互联网印记的小城来说,走红为这里的人和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大更年轻更开放的舞台,如何利用好流量红利,给曹县带来经济效益,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火下去,成为当地人讨论最多的话题。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云鹤 时培磊 张锡坤

  来参观的外地人明显多了
  淘宝街一早十几场直播

  “外地人明显多了,光我就拉了好几拨了。”5月20日上午,行驶在前往曹县大集镇的路上,网约车司机王师傅不禁感慨,这几天来曹县的外地人明显多了,订单接个不停,他每天都要往返大集镇好几趟。
  曹县火了,不仅是在线上霸屏,在线下,这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
  大集镇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淘宝村全覆盖的乡镇,也是全国最大的表演服饰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占据全国70%的市场,其中光汉服就占到全国市场的1/3。临近六一儿童节,这里每天有30多万单的表演服发向全国各地。大集镇淘宝街,一早上迎来了十几拨直播。卖衣服的网店随处可见,街上行人并不多,眼下正是销售高峰,都忙着在店里打包货品。
  车辆到达大集镇政府门口,刚分配完任务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侯正亮连忙迎了上来,“实在不好意思,这两天来的人太多了,昨天招待了21批次。”
  从2011年前后网店逐渐在当地布局,经过十年的发展,这里的互联网氛围越来越浓。这种环境也深深影响了侯正亮等政府官员。“你去跟他们交流,他们就会说今天淘宝卖得咋样,流量有多大,百姓日常拉呱也都是这些东西,他们没有精力去说家长里短,都在开店挣钱。”
  据侯正亮介绍,在当地婚嫁,彩礼不是钱,而是网店。从新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刚结婚,下一步要解决生计问题,有了这个网店,就等于有了创收的工具,“这在我们这里是普遍现象。包括结婚更多的是中式婚礼,他们用快递车当婚车,觉得很拉风。”
  扎根这里的土壤,和网店老板天天接触,侯正亮感慨,“你的思维不可能不转变。”他认为,这次曹县火了,和电商密不可分,和当地人的互联网思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
  面对很多调侃的留言,曹县人和当地政府给出的回应是欢迎实地看看。最近几天,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这里。20日下午,位于e裳小镇的“博士工作站”又迎来了一批前来参观洽谈的客商。这里是返乡创业博士胡春青的办公场所,展示着各类汉服。一位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称,这几天,来参观、洽谈和直播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头一天我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
  忙着应对六一订单
  无暇顾及网友的热议

  大集镇有1.8万家淘宝店,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生产销售基地,全镇80%的村民从事演出服饰加工及上下游行业。年轻人成为电商产业的主力军。
  六一前夕,张洪征家的演出服订单爆了,为了不耽误出货,他和家人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似乎根本无暇顾及外人对曹县的热议。当地像张洪征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都奋力备战着这个节日。
  张洪征是大集镇张庄村人,今年33岁,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三人都是学医的,加上妻子弟媳嫂子,家里有六个大学生。如今他们全部转行做起了电商。对外人的惊叹声,张洪征不以为然。在他印象中,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基本都回村创业了。
  2008年,大学毕业的张洪征和弟弟放弃体面稳定的医院工作同时回村创业。那几年,是大集镇电商起步的初期,张洪征的父母也经营着两家网店,生意很一般,所以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刚入行的几个月,张洪征他们并没有赚到什么钱,甚至还赔钱。那时店铺卖的衣服都是从外面进货,质量根本没法保证。质量一差,退货的多,还要搭上邮费。赔钱不说,还影响店铺信誉。张洪征一家也经历了颇为煎熬的一段日子。
  怎么才能保证演出服的质量呢?张洪征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自己找厂家生产。一年以后,他们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这一年,他的哥哥看到电商的巨大潜力后,从医院辞掉工作加入其中。
  2013年12月,在首届淘宝村高峰论坛上,曹县的丁楼和张庄就被认定为中国首批淘宝村。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当地政府加大了对电商产业的扶持。众多的个体户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注册公司,开始标准化和规模化运营,张洪征家的公司也是在那时注册成立的。
  “2013年之前,我们镇的商户都是散养式的,没有规划也没有扶持。2013年之后,政府重视起来,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他说,除了帮助免费注册公司,政府还从流程、税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帮助。
  原来服装一年也就3款
  现在一季度能开发10款

  曹县火了,知名度大了的同时也夹杂着不少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其中关于演出服同质化、低端和山寨等问题饱受诟病。为了适应市场,商户们需要不断创新,张洪征就是其中之一。
  他主攻的方向是服装的款式,“现在一个款式,市场持续度很短。原来衣服的款式一年也就开发3款,但是现在,一个季度就需要开发10款。”凭着不断创新以及政策的支持,2019年,他们的营业额达到了700万元。2020年因为疫情遇到了不少困难,不过凭着这么多年积累的底气和信誉,张洪征还是撑了下来。不过,还是有一部分电商没有经得住考验,在疫情中倒下。张洪征认为,这就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电商门槛虽低,但想真正做好却不简单。
  侯正亮在大集镇当了近6年的镇长,他是当地电商产业的亲历者,也是引导过程的一个参与者。对于低端和山寨的问题,他坦言,在当地表演服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确存在过。在2013年前,当地做电商的都是些小的个体户。当时市场对演出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对质量的要求相对不高。2013年之后,大集镇网店就呈现出了星火燎原之势,铺天盖地都在做。特别是在2015年左右,出现了同质化竞争,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和商家也都在思考,并开始着手引导解决问题。“引导大家注册商标,不再去山寨别人的,注重原创,我们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对这些原创企业进行鼓励,到了2017年以后,每家做的服饰都有自己的商标,不再山寨别人了。”侯正亮说,当地还成立了协会,出台了标准和规范,避免同质化竞争。
  在侯正亮看来,随着我们文化自信的提升,汉服和表演服的市场将越来越大,“我们也只是一个起步,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如何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让当地电商产业长火下去,侯正亮也在思考,他们目前更希望在质量上下功夫。“这个不仅仅是视觉上,穿上体验也要好。”借着这次曹县出圈,侯正亮表示要修好内功。“我们希望把提档升级做上去,质量做上去,信誉做上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