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恋人”甜如蜜“氪金”陷阱等着你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21日
  只需几十元,就能和素未谋面的“虚拟恋人”谈一场恋爱,陪自己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目前,这种借助网络的有偿式情感服务,成为不少年轻人寻求情感慰藉和解压的方式。记者调查发现,“虚拟恋人”在制造“甜蜜”的同时,也暗藏各种陷阱。有人为“虚拟恋人”花费重金,最后却落得“情财两空”。

  很多年轻人身陷其中
  从未谈过恋爱的小陈最近陷入一段“热恋”。每天,她都在微信上和“男友”聊天,但两人的相处模式仅限于网聊。
  小陈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她喘不过气,却无处倾诉。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网上可以找到“虚拟恋人”。
  好奇心驱使下,她在网上下单了一小时的“虚拟恋人”服务,开始聊天。她将烦心事向“虚拟男友”倾诉,对方不仅耐心倾听,还不时安慰、鼓励她,让她倍感轻松。
  一小时的聊天很快结束,小陈感到意犹未尽。此后,她几乎每天都下单续费,找“虚拟男友”聊天。“他声音好听,会安慰人。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恋爱,但他的陪伴让我很‘上头’。”小陈说,她已经有点离不开“虚拟男友”。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尝试搜索“虚拟恋人”,并未发现相关商品,而将关键词换为“小哥哥”“小姐姐”“聊天”后,便出现了1500多件商品。
  记者联系一家店铺的客服后,收到一张菜单,上面详细陈列服务种类,包括陪聊天、陪打游戏、哄睡、叫醒、陪写作业等,通过连麦和语音等方式提供陪伴,费用根据聊天时长、从业者等级、服务内容等计价,每小时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包月最高可达1.8万元。
  一名商家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选择“虚拟恋人”作为情感宣泄方式,“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心事,反而更能畅所欲言。”
  据他介绍,“虚拟恋人”的从业者大多是大学生。他的店铺共有80多名店员,其中大学生占九成。
甜蜜背后陷阱重重
  记者采访调研发现,“虚拟恋人”在为不少年轻人提供陪伴和精神慰藉的同时,暗藏重重风险。
  最近,小付因“男友”越来越冷淡的言语和不断延迟的回复,结束了一段持续近两个月的“恋情”。在为“虚拟男友”前后花费数万元后,她意识到,“男友”爱的不是自己,而是钱。
  小付说,刚认识时,“男友”会用各种甜言蜜语哄她。每次快到时间,他都劝说小付续单。“他说和我投缘,想多聊点。”
  在“男友”的“甜蜜轰炸”下,小付不断续费、打赏,为“男友”“氪金”(网络用语,原为“课金”,指支付费用,特指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时间长了,小付发现,“男友”只在冲业绩时对自己殷勤,平时都不闻不问。小付也想过报警,但得知续费、打赏属于个人消费行为后,她只得作罢。
  “虚拟恋人”潜在的犯罪问题已引起警方关注。兰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主任丁浩说,部分不良商家抓住消费者的情感痛点后,会不断扩充服务项目,引诱消费者无止境续费。更有消费者遭遇“杀猪盘”,最后“情财两空”。
  众多网友陷入“甜蜜陷阱”的经历被记者的亲历式采访证实。记者在某电商网站下单“虚拟恋人”,短短半小时的聊天,充斥着对方的各种“土味情话”。问及是否有固定话术,对方坦言,入职前会提供培训和情话套路,为消费者营造人为的“甜蜜氛围”。
  通过进一步采访,记者了解到,部分商家还打着“虚拟恋人”的旗号,表面上提供情感咨询服务,暗地向有需求的顾客提供“裸聊”“文爱”(即通过语言描述进行性挑逗)等软色情服务。
  在一条《揭秘“虚拟恋人”行业内幕》的短视频中,视频上传者陈述自己从事“虚拟恋人”近7年,对行业乱象表示担忧。“每年,这个行业都会因为部分商家暗中提供软色情服务被整改。”他介绍,这也是众多电商平台屏蔽“虚拟恋人”“陪聊”等关键词的原因。
虚拟恋情切莫沉迷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肃昌说,当前,不少年轻人面对长辈催婚的婚恋压力,往往无处遁形。在一段虚拟恋爱中,年轻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设定角色,而从业者也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营造“人设”。
  “这种沉浸式的恋爱体验很容易让人沉迷,面对一个近乎完美的虚拟对象,年轻人会附着很多情感。一不小心‘陪伴’就变成了‘赔绊’。”杨肃昌说。
  杨肃昌呼吁,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平台提供陪伴服务的行为。互联网平台应对相关服务进行严格审核,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少受访商家也表示,应加强行业规范,让陪伴服务发挥更多正面激励作用。 据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