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章丘三年探索之路

全力打造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区”和“桥头堡”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21日
  130余名志愿者分成10个小分队,深入城市乡村、社区村庄宣传垃圾分类。
  济南市章丘区自2018年6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确定了“末端处理倒逼前端分类”的总基调、总思路,以及“基层党建引领、党政机关先行、试点村居立标、示范片区铺路”的示范创建工作布局。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设施建设、高频督导检查、广泛宣传发动等措施,全力打造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区”和“桥头堡”,并取得显著成效。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支倩倩 通讯员 董家桥

先后召开23次推进会
织密监督管理网络

  三年来,相继出台《章丘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章丘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章丘区2020年度生活垃圾全覆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做到任务接力,措施得力,推进有力。调整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顶层架构,狠抓工作落实。
  章丘区政府先后召开23次推进会、现场会和调度会,找问题、提要求、作部署。把垃圾分类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倒逼责任落实。各镇街建立“镇街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制度,压实宣传、督导、推进“三个责任”,织密监督管理网络。成立3个督导组,带着目标、任务、问题、效果“四个清单”,主动进家门、循环做指导,推动任务落地。同时,建立周调度机制,每周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跟踪落实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静脉产业园即将开建
解决末端处理问题

  占地面积139亩,投资5.7亿元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19年4月点火运行。项目日处理能力为1200吨,年发电1.6亿度。此外,总投资15亿元,日处理城市固废2400吨的静脉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目前进入环评阶段,6月份即将开工建设。
  创新利用养殖美洲大蠊处理厨余垃圾新模式。该项目占地90亩,共规划建设4个养殖车间,2020年6月全部建成投用,整个项目最大日处理能力可达200吨。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该项目得到重点推介,并被中央电视台《科技苑》《致富经》栏目专题报道。建成总容量约为1.5吨的有害垃圾存储车间,有害垃圾实行单独收集、独立运输、集中暂存、统一处置。目前,章丘区除可回收物由社会企业及个人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外,其他三类垃圾的末端处理问题已全部解决。
确定4个示范片区
创新建立“345”工作法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要求,相继制定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社区、村居等收集容器标识、设施设备配置、分类投放指引、垃圾收运公示、台账建立管理、督桶员配备等9项规范。确定绣惠、枣园、官庄、文祖街道4个示范片区以及33个试点社区村居,着力打造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农村所有村(社区)基本达到有组织机构、有督导队伍、有设施设备、有宣传阵地、有公告制度、有基础台账、有检查评比“七有”标准。选取龙泉大厦等215个公共机构作为试点,创新建立“345”工作法,即组织架构、经费保障、督查考核三个体系;联络员、督导员、宣传员、志愿者4支队伍;日常监督、党建融入、专题培训、台账管理、评比奖励5项制度,215个公共机构实现组织、人员、资金、措施、责任“五落实”。
配置收运车辆140余台
推行定时循环收运作业

  章丘区共增配其他垃圾桶13600余个,厨余垃圾桶6330余个,配置各类收运车辆140余台。在城区,推行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收运模式。在农村,其他垃圾实行定车、定人、定线、定村、定桶“五定”制度。厨余垃圾试行“上门收集、集中待运、接驳转运”公交式收运模式,设置厨余垃圾接驳点80余处,规划建立8条清运线路。购置1台有害垃圾专用收集车,配置900余个有害垃圾专用收集容器,结合固定每月第1周的有害垃圾宣传收集活动,推行定时循环收运作业,定期转运至有资质企业无害化处理。配置13台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通过签订协议、巡查督导、强制分类等措施,对主城区及18个镇街驻地的2100余家饭店、宾馆、食堂等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实行统管统运,餐厨垃圾日收运量达65吨。
  投资60余万元,购置2台容载量为25吨的大件垃圾破碎车,在城区、相关镇街规划13处大件垃圾暂存点。大件垃圾实行上门收集,集中破碎,分类处置、减容减量,日处理大件垃圾约4吨。
成立垃圾分类宣讲团
开展志愿服务1130余次

  组建“橘红舞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启动“百名志愿者走进千个社区村居、引导万名市民”百千万宣传活动。130余名志愿者分成10个小分队,深入城市乡村、社区村庄、市民中间,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宣传造势、营造氛围。自成立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30余次。
  成立垃圾分类宣讲团,围绕“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怎么样分类”三个主题,分别制作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及社区、村居等垃圾分类课件,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等开展专题培训活动810余次。建设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区医院等4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并全天候对外开放,共吸引600余批次学生、职工、群众参观学习。利用银行、公交等LED电子屏循环播放分类标语,制作公益广告,在电视台各频道黄金时间循环播出。不定期在报纸、电视、电台等融媒体普及分类知识、推广典型经验、报道特色亮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