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河边的垃圾分类课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21日
  “玻璃是可回收垃圾”“树叶是厨余垃圾”……为了进一步提升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全校师生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理念,以举手投足的“小习惯”,维护校园文明环境,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5月20日下午,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到沁水河边进行“创造绿色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垃圾分类公益活动。
  全校师生一同步行到河边指定区域,活动正式开始。到达公园,同学们纷纷拿出准备好的垃圾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分别在不同区域进行垃圾捡拾。公园中的垃圾主要是塑料水瓶、食品包装纸、烟头、易拉罐等,同学们用一小时清理了近千米长草坪、湿地,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垃圾分类。
  一路上,同学们一边清理垃圾一边欣赏风景,只要是他们走过的地方,路都变得更整洁了。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烟台学校始终坚持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教育目标之一。学校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践行垃圾分类“必修课”,旨在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普及垃圾分类常识,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升综合素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曲慧颖 摄影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