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印发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

将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21日
  近日,枣庄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更好解读《纲要》内容,5月19日,多部门联合参与的新闻发布会在新城会展中心举行。《纲要》明确了枣庄关于“十四五”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数字经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绿色发展、深化改革、成功共享十大重点任务。

  《纲要》明确枣庄“十四五”重点任务
  5月19日,枣庄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解读新闻发布会在新城会展中心举行。
  据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秦魁介绍,《纲要》共分十二章、三大板块。除了回顾“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面临形势,还明确了从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
  同时,《纲要》还明确了枣庄关于“十四五”的重点任务。《纲要》提出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数字经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绿色发展、深化改革、成功共享十大重点任务。
  在创新驱动方面,枣庄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同时,为做好产业升级,《纲要》中提出枣庄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通过建链补链、配套协作、创新赋能、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打造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水泥、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加工、煤电等传统产业,全面推广“链长制”,打造龙头企业引领的优良产业生态。
  秦魁表示,通过此次《纲要》的解读发布,进一步凝聚民心、汇聚民智、集聚民力,凝聚全市之力,扭住目标、持之以恒、加压奋进,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而努力奋斗!
“一主、一强、两极、多点”,构建市域发展格局
  枣庄是典型的组团型城市,每个城区都各具特色,但也面临着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的问题,为优化市域发展布局,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枣庄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渠向东介绍,枣庄将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
  据渠向东介绍,所谓的“一主”,即由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枣庄高新区共同组成中心城区,按照“西城扩容、东城提质、一体化发展”思路,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其中,薛城区、枣庄高新区组成西城区,突出扩容量、聚人气,推动人口、产业、公共设施集聚,打造区域性行政、科创、商务、金融、文体中心;市中区、峄城区组成东城区,突出提品质、促融合,推进城市更新,拓展城市空间,增强发展动能,打造产业升级引领区、城市转型示范区。中心城区将依托世纪大道和光明大道,突出张范、永安片区的节点支撑作用,促进东西城区相向融合发展。
  而“一强”,即滕州市。滕州市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强市,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强与主城区的互促互补,支持滕州市持续走在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两极”,则是指以山亭区和台儿庄区作为市域发展两极。推动山亭区向南融入主城区、向西对接滕州市,围绕食品加工、医养健康、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推动台儿庄区与主城区接轨,围绕新材料、港航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中华运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多点”,则是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各类产业园区和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等。推进各类园区产业培育、链条延伸、集群膨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科学统筹城镇区划,培育壮大若干省级以上示范镇、重点镇、特色小镇及优势产业集聚区,推动新型城镇多点耦合发展,着力构建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协同均等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渠向东表示,下一步,枣庄市城乡规划事业发展中心将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落实“一主、一强、两极、多点”市域发展格局,贯彻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市集聚和品质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韩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