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又“走心” “难事儿”不再难

威海环翠区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好办事

齐鲁晚报     2021年05月28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孟霏

  修好一盏路灯,照亮居民回家的路;
  建好一座驿站,让户外劳动者胃也暖了,心也热了;
  改造一个老旧小区,精致到了市民家门口;
  添彩一面乡村旧墙,让村里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次性办好所有事项,让办事群众少跑腿,更方便;
  今年以来,环翠区委、区政府将“三联三服”活动进一步延伸,把对广大群众的联系服务作为重要版块纳入进来,全面开创五位一体联系服务新格局。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路灯照亮回家路 充电桩、公交站“安”到家门口
  “路灯现在修好了,重新亮了起来,真是太好了!晚上出去就不摸黑了,感谢社区工作人员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看到维修人员把路灯修好,家住黄山社区永昌里2号楼的邵大叔特别高兴。黄山社区辖区多为老旧开放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路灯损坏也得不到修理,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居民出行非常不方便。
  “有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以后我们充电再不用那么危险从楼上拉线了,费用还比自己充电更低,真是太好了!”嵩山街道山水绿城小区居民张女士通过扫码、付款,在楼下开始为电动车充电。
  在小区空旷处的遮阳棚下,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有序地停在里面,智能充电桩一字排开,在给居民充电提供方便的同时,更从根本上消除了“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华夏山海城,居民们一直期盼的“家门口坐公交”马上就要实现了。原来,华夏山海城已建成10个小区,常住居民3600余户,夏季入住户数可达5000余户,居民对于增加公交线路及公交站点的诉求日益强烈。
  为此,嵩山街道积极协调市政部门、公交集团对该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2021年,街道计划在华夏山海城建设公交调度站1处、公交港湾6处,新增公交线路2条,满足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
  公交调度站设置于华夏城玉兰花园小区北,占地约1500平方米,周边绿化2000平方米,可满足10余辆公交车停放;新增公交港湾分别位于向阳社区西、石榴花园家家悦超市、河北小学北门,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附近公交站点少、居民乘车难问题。据悉,该项目已于3月开工,计划9月完工。

   驿站变身户外劳动者的加油站 工会发挥作用有了新窗口
  刘立洪负责的是街道清扫,长年累月在户外工作。以前,干活儿累了,想要歇歇脚,只能在路边临时找个地儿。如今,建起了户外劳动者驿站,他不仅有了休息的地方,喝水难、热饭难等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来这里喝水休息,都挺方便的。家里带出来的午饭凉了,还能在这里热一热。有这么个地方,就跟有一个家一样。”刘立洪说。
  为了更好地改善户外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区总工会在全区城乡创建了多处户外劳动者驿站。从牌匾标识、设施配备、服务功能、运行管理等方面规范运作,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户外劳动者驿站内配有微波炉、饮水机、雨伞、报刊、电视、应急药箱、多功能工具箱、充电桩、打气筒等基础服务设施,为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环卫工人、市政园林工人、快递员、执勤交警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饮水、休息、避雨、热饭、手机充电等服务。所建站点全部在齐鲁工惠APP阵地导航上进行了定位,户外劳动者通过定位查询就能找到附近的驿站。
  驿站会定期组织辖区爱心企业开展多种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的工会特色服务活动,为他们免费提供绿豆汤、热姜汤、热饭菜、茶水、羽绒服等贴心服务,让户外劳动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
  年内将新建户外劳动者驿站4处,并积极引导、多方鼓励让更多爱心企业、沿街商户、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驿站的过程中来。

   “绣花”功夫改造老旧小区 “面子”更足“里子”更暖
  2020年5月,环翠区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鲸园街道从群众实际需求、现实利益出发,精细“绣花”,确保老旧小区各项改造往细处、深处、实处走,让城区老楼迎来“俏夕阳”,切实解决困扰群众的烦心事。
  目前,长征、花园、古陌、光明、北门外5个老旧小区281栋楼宇全部完成改造,6907户家庭不仅收到“老房翻新”的大礼,而且成功接通智慧社区生活方式。
  此次改造的重点是楼道内部,包括墙体粉刷、楼梯扶手维修、油漆更新、楼道窗更换、楼宇门维修更换、楼道灯更换等,方方面面地进行“美容”,可以说精致到了群众家门口。
  不光是楼梯扶手改造,在老旧小区“面子”提升上,鲸园街道可谓下足了功夫,从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方面发力,将老旧小区各种顽疾一一击破。
  从小区道路修补、绿化提升、安全护栏安装、室外箱体彩绘等基础类改造,到停车位规划、文化休闲设施补配、信报箱补建、完善无障碍设施等完善类改造,再到监控、智慧住区建设等提升类改造,实现绿色改造、智能化改造、海绵化改造,将历史文化、特色风貌、智慧住区等特色全线串联,让老旧小区更有“面子”。
  在改造楼道内部的同时,楼道外部也有了精致变化。粉刷一新的住宅外墙、整洁干净的楼梯扶手、归置整齐的配电设施……如今的花园小区颜值“回春”,并被赋予了新的“智慧内核”。电动车充电桩、智能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智能快递柜这些曾将老旧小区拒之门外的智慧生活方式,如今通通向老旧小区敞开了怀抱。

   旧墙换新衣,为乡村振兴添“彩”
  “哇,这里变得真漂亮!”近日,不少居民发现,在羊亭镇黄埠屯至宋家疃进村路沿线,多了许多精美的墙体彩绘,成为回家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这里的墙面破旧,有的地方还贴着小广告,十分不美观。如今有了彩绘图案,不仅提升了村庄颜值,而且让我们住得更舒心。”看着一面面彩绘墙,黄埠屯村村民王大爷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宋家疃村西红柿大棚也紧随“潮流”。在宋家疃村进村路路口,简洁大方、古色古香的引导牌尤为显眼。沿着平坦的水泥路继续向西,每座西红柿大棚都绘上了带有西红柿元素的图案。
一画一特色,一墙一风景。各具风格的彩绘图案,让原本“冷冰冰”的墙面充满了振兴的希望。据悉,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羊亭镇重点打造宝石山高效生态农业样板片区。片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题,按照“一村一果、四季采摘”的思路,打造宋家疃西红柿种植基地、半壁山高效农业种植基地、半壁山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半壁山农副产品加工中心,不断完善片区功能,形成高效生态农业区。
“我们在推动产业振兴的同时,根据村居特色,以彩绘的形式扮靓居住环境。简洁生动、图文并茂的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成为宣传文明乡风的主阵地,而且打牢了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为乡村事业发展助力添‘彩’。”羊亭镇工作人员介绍。

   “一次性办好”让患者省心省力 政策解读“加”了办事难度“减”了
  曾几何时,去过医院就诊的患者大都有和市民王大爷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人生地不熟”,一到医院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交费、取药、做检查......在不同楼层、不同诊室之间来回奔走、反复咨询,疲于应对。
  为此,区卫生健康局督导辖区各医疗机构进一步梳理患者需要跑好几次腿、上下好几个楼层的服务事项,能“一次性办好”的事项,尽量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核、盖章等多种交叉环节,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办事咨询少跑腿。
  如今,威海卫人民医院、威海口腔医院分别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将中医科室整合到一个区域;其他医疗机构也都设置了一站式服务窗口。
  环翠区地处威海中心城区,参保人数众多,小微企业数量多,在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开设医保帐户的企业有8373家,职工约为100400人,中心服务大厅总是分外忙碌,但即便再忙,工作人员也会“挤”出时间为全区企业进行政策解读,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优惠政策。
  4月份,区医保局开展医保基金集中宣传月活动,工作人员走进企业、社区和医疗机构,开展《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医保政策解读宣传活动,结合相关案例对部分企业缴纳职工保险的错误做法进行剖析,对企业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新增了2部热线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向企业解读政策,并根据企业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每天接受咨询达200多起。
  以前领取生育津贴需要拿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准生证等一系列证件材料,现在医疗保险事业中心实行容缺受理制度,允许办事人员签署承诺书先办业务,事后补齐材料即可。
  今年以来,区医疗保险事业中心缩短办理时间,简化办理手续,让企业“一次办好”。“我们建立了微信网上办事平台,落实容缺受理制度,业务办理中企业缺少非主要材料的,采取信用承诺方式下次补交或通过微信事后上报。”戚晓丽说。

  医保局“一次性办好”让患者省心。
  环卫工人在劳动者驿站内休息。
  一盏盏路灯照亮回家的路。
  正在建设中的公交调度站。
  小区内建起智能充电站,让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