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菜博会签下15个重点项目

展会现场交易及订单贸易额达83亿元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01日
  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在园区八号展馆等精心打造蔬菜文化创意景观200多个。
  本报5月31日讯(记者 王琳)第二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2021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已经闭幕,于5月31日召开了成果发布会。展会期间,共举办“会中会”“展中展”29项,集中签约重点项目15个,实现现场交易及订单贸易额达83亿元,有41.6万人次到会参观,媒体总曝光量达7.1亿人次。
  以“绿色 科技 未来”为主题,主展区展览总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16.5万平方米。设置了12个主题展馆和优质蔬菜品种展示区、蔬菜博物馆及广场展位区,集中展示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2000多个,其中新品种300多个,引进种植模式80余种、新技术100多项。中国农科院立体营养液栽培技术、根际带电栽培技术等10多项最新技术成果,首次通过馆展和地展形式在园区展示;特别是番茄沙培、物联网信息自动化控制、水肥智能一体化、土壤免耕栽培等一批具有深度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得到了重点展示推介,有效促进了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等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加快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
  第二十二届菜博会举办了内容丰富多元的“会中会”“展中展”。2021种博会,通过数字化等先进手段,集中展示了国内外384家单位的7大类作物4100多个优良品种,推动了种权成果转化和品种推广。首届寿光蔬菜品牌展,吸引了本土80家企业和合作社参展,全方位宣传推介了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以及桂河芹菜、侯镇葡萄等10个知名单体品牌。2021中国(寿光)遮阳窗饰展,吸引9个省市的200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数量比去年增加25%。另外,还举办了现代农机装备展、2021中国(寿光)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专业展会,进一步丰富和延伸了菜博会的内涵,为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慧服务。
  展会期间,举办多场高端学术论坛。中国(寿光)国际设施园艺学术研讨会、全国蔬菜质量标准高峰论坛、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黄瓜学术研讨会、中国(寿光)遮阳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高端论坛活动,云集了众多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最新的技术信息,为寿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汇聚了人才和智慧。
  借助展会开展“双招双引”。展会期间,集中签约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51.7亿元,涵盖了高端设备、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为寿光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相关新闻
部分展馆将常年开放
  本届展会在现场展示的基础上,深化提升了“云逛会”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观众通过线上途径对展会进行全面了解,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优势互补。开发菜博会手机APP,通过优化菜博云商城、数字展馆、智慧全景VR等线上新媒体平台,在展示内容、展商数量、上线产品和服务延伸上进一步扩容,参展企业可以在线上线下同步展示、洽谈、交易。
  展会坚持“蔬菜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原则,设置室内外展位2000多个,吸引全国各地3万名客商前来参展参会,展览内容涵盖了蔬菜园艺全产业链的先进产品、技术、模式和理念,为生产商、经销商和采购商搭建起了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展会期间,坚持疫情防控与展会服务相结合,实行网上提前24小时预约实名购票参观,引入智慧化售检票措施,有效保障了“五一”期间参观高峰秩序。“五一”过后,开通网上预约通道,方便了寿光市民免费参观。
  据悉,展会虽已闭幕,但部分展馆将常年开放,供游客参观交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