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太白湖新区首个“数字见证”公共资源交易项目顺利完成交易

信息多跑路,评标更公正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08日
  通过数字见证,大幅提高了见证质量和效率。
  6月1日,济宁“云视通”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上线运行。首个依托该平台的太白湖新区建设工程招标项目—城投·星城广场C01#商业公共区域装修工程(EPC)项目在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通过“数字见证”模式顺利完成交易。平台的启用,既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环节见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又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可能带来的业务和廉政风险。

  从“一人一标”
到“一人多标”

  6月3日,在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数字见证”室记者看到,评标区内,不同项目的评审专家在各自的评标室内通过电子评标系统认真地对项目进行评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见证人员告诉记者,两者进行连接的“通道”就是最近上线的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
  “实行数字见证前,见证人员需要在现场服务评标项目,见证劳动强度大,容易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率。现在通过数字见证,一个人在见证区可以同时服务几个标,大幅提高了见证质量和效率。”太白湖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李广苹介绍。
  “数字见证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重要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创新,实现了交易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由业务信息化向管理信息化的跨越。同时,节约的人力还可以用在开评标见证以外的工作上,促进平台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李广苹说。
实施“物理隔离”
防范廉政风险

  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张福民介绍,“见证服务”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一项基本职能。在督促市场各方主体依法开展招投标活动,如实记录交易过程,及时发现并向行业监管部门报告交易异常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维护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服务作用的重要体现。
  传统人工见证存在着配套系统和设备分散孤立、见证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和风险防控水平不高等弊端。“我们按照‘物理隔离、数字见证’的改革思路,开发建设济宁‘云视通’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平台,将现有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拾音设施、智能门禁、在线询呼、电子档案管理、语音文字识别转换等软硬件设施无缝对接、完美融合,打造评标区域与数字见证室互通平台,实现数据实时汇集、全程监控、实时记录、动态反馈的‘一张网’布局。”张福民说。 
  张福民介绍,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见证管理系统中的音视频监控系统,可有效避免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与现场交易服务对象的接触,实现内部相互制约,从源头上防范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同时,远程监控一旦发现开评标现场有任何异常或违规行为,可通过数字见证管理系统中的呼叫系统,配合行业监管部门查询异常交易事项,并进行取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