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黄建新:

《1921》选演员,“像”是第一位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15日
  今年的上影节,导演黄建新非常忙,他担任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他监制并导演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也是上影节的开幕片。黄建新近年来执导并监制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等大片,对于新片《1921》,黄建新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影片的核心是人。“每一个人都是无限丰富的。随着史料的增加和艺术形式的发展,用电影独特的方式展现电影,我们都在努力,相信会越来越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特派记者 李睿      

要对年轻人多一点信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如何在2021年捕捉到《1921》的“年轻”?
  黄建新:一开始我们就很明确,不用1921年的心态去拍《1921》,要用当今的心态去拍,我们要找到共通点,因为贯穿了100年的共通点才是最打动人的,它经过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沉淀下来的那个东西是最有意义的。
  生命的过程是个最有意思的,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魅力是理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拍《1921》的时候,就一定要看到这张脸,就是这张脸,我们到全国去找刚考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邓恩铭他们当时也就二十多岁,他们到了上海有空就跑到大世界去看哈哈镜,这些都是只有年轻人才会做的。生命自身散发出来的年轻魅力,才有那种青春的自然流露的感觉,每个人一看就会想起“我当年也这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您对当下的年轻人怎么看?
  黄建新:有时候会看到网络上“躺平”“内卷”这些词,我的助手都是90后,可以通过他们来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其实跟我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我小学毕业后就不上学了,去工厂劳动,经历了一段不能读书的日子。后来有机会读书就拼命读书,那时候的心智其实跟现在年轻人是一样的,当你觉得什么东西有价值的时候,你自然会有原始驱动力自动去追。我相信今天的年轻人也是一样的,其实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方向,年轻人一直很努力,有一种对年轻人不信任的说法,我从来不这样认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1921》大胆起用了一些非常年轻的演员,包括一些“流量”,选择演员是怎样考虑匹配度的?
  黄建新:“像”是第一位的,我们满墙贴的都是角色照片,比方一个角色有10到12个备选,谁像就往前拉。还有表演能力,我要看他们每个人的资料片段,如果没有他们还要实习。昨天首映完,我看到有个大V说“这个戏里最大的好处是没有演员,只有角色”。这是对我们年轻人最好的评价,我们对青年演员要有充分的信任,谁不是那时候过来的?
好作品是“吵”出来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这次作为上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主席,上海电影节的评审与其他电影节有哪些不同?
  黄建新:上海电影节在中国应该是最国际化的电影节,它是对全世界打开的,本来以为疫情之后报名的电影数量会减少,结果今年报名了4000多部,报名参赛了400多部,都创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全世界的电影都在减产,越来越多的电影报名说明上海电影节应该在全世界电影节的范畴里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本届入围的参赛片当中,会特别在意“故事”上的审看吗?
  黄建新:会,主竞赛单元评审的就是故事片。故事两个字就是影片核心,所有的人物都附着在一个故事上,可以有淡有浓,或复杂或简单,但是一定得有这个前提,因为有了故事,全世界的人才能看得懂。
  我参加过那么多电影节都是在吵架,从来没有心平气和过,这种吵架是越吵越清楚,这个过程基本上保证了电影在评选过程中的公平。也不能否认如果评委的喜好类型一致,那某种类型的电影可能就有运气了,不过相信评审的基本审美和视野格局,我们能够评选出好电影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应该怎样进行变革?
  黄建新:张艺谋说的很对,你把自己做好了,做大了,就自然得到了,追是追不着的。它基于我们整体的发展,追丢了自己的特点反而不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