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老党员李树林捐献“抗战党员登记表”

共有4页,上面登记着下疋山夼村38名民兵党员信息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22日
  本报烟台6月21日讯(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王研) 峻青的小说《党员登记表》,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21日,记者从烟台市福山区委宣传部获悉,福山区老党员李树林,将其珍藏数十年的“抗战党员登记表”捐献给福山区文博苑。
  疋山一带,是继狮子山抗日根据地后,中共福山县委较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福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1年3月在狮子山区(一区)公开后,即于当年4月派干部到疋山一带(六区),开展政权建设,同时成立区中队。1942年11月后,福山县委机关进驻六区。下疋山夼村当时不足百户,青壮年除了参加区中队,就是参加民兵,这份党员登记表就是当年下疋山夼村踊跃参加革命、打击日伪军的见证。
  这份党员登记表,共有4页,上面登记了下疋山夼村38名党员的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和入党时间,封面落款时间为1949年3月11日,抄写人是李宝昌。这38名党员,最早的1943年入党,最晚的是1949年3月入党,虽然有的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党员,但他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他们不仅用手榴弹和自制的土枪阻滞、打击前来“扫荡”的日伪军,还在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到村驻扎的时候,到山上站岗,爬到屋顶上放哨。
  下疋山夼村“党员登记表”的守护者李树林,含着眼泪讲述了这份红色文物的来历和曲折的收藏过程:李宝昌是我的堂叔,当年我家与李洪昌、李宝昌又分别是东、西邻居,他们经常在我家里开会,分析党员情况。一天,我的堂弟李文山(原六区区长)回村开展工作,对党支部书记李宝昌说:“这本党员登记表要保存好,将来有用,千万不要落在坏人手里。”于是,就把这个小册子交给我父亲看管。
  那时候,福山全境解放还不到半年,情况有些复杂。新中国成立后,李永德任村党组织书记,那时候党组织和党员都公开了,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个小册子,于是父亲就把它交给了李永德,一直存放在大队的档案柜子里。
  上世纪90年代,李树林从教育岗位上退休。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老党员一个一个地故去,他越发感到这份小册子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意义,自己有责任保护好这段红色的历史,为了不使这份“党员登记表”受到损坏、遗失,就自己妥善保管起来。
  李树林本身是一名京剧爱好者,一次,当他得知峻青的小说《党员登记表》被搬上艺术舞台的时候,心中肃然起敬,立刻就联想到了这份自己亲眼见证并保存的“党员登记表”,认为这同样是一份血与火的记忆,有必要拿出来捐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