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的前哨战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26日
  6月20日,在法国勒图凯-巴黎普拉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投票后离开。 新华/美联
  6月20日,6年一次的法国地区选举进行第一轮投票,涉及法国本土的13个大区,共有19084名候选人角逐1757个大区议会席位;另外还涉及96个省,共有15786名候选人争夺4108个省议会席位。
  令人意外的是,雄心勃勃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得票率仅约19%,较上届选举大跌近9个百分点;更令人意外的是,现任总统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共和国前进党得票率仅约11%,可谓遭遇严重挫败。
  根据法国内政部公布的最终数据,此次大区选举的第一轮投票率仅为33.28%,省级选举的第一轮投票率仅为33.32%,创下35年来的最低纪录。大多数选民放弃投票,等于给了所有政党乃至法国政治一记耳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两记耳光
  或许是为了给自己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竞选造势,进入6月以来,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始在法国各地视察访问。毕竟,这次地区选举是共和国前进党第一次参选,2015年上届选举时,这个党派还不存在。
  6月8日,马克龙来到位于法国东南部的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的德罗姆省,在泰恩-赫米蒂奇县参观一所学校后,他走到围栏处准备与在场民众握手互动。就在此时,一名前排男子突然伸手扇了马克龙一记耳光,尽管保镖迅速将马克龙带离现场,但这骇人一幕通过网络传遍全球。
  当时,这名男子高喊被视为极右主义的口号,以及批评马克龙的口号。事发后不久,马克龙重回现场与民众互动、打招呼并合影。当天晚些时候,马克龙接受媒体采访谈及掌掴事件时说,“我认为这只是孤立事件”,“我将继续与民众见面,没有什么能阻止我。”
  法国总理卡斯泰、前总统奥朗德、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领导人梅朗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等人纷纷发声,可以激烈辩论,但决不允许暴力和人身攻击。
  这起极端表达的“孤立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民众对法国政府乃至对法国政治现状的不满。6月20日举行的地区选举第一轮投票就印证了这一点。
  原本今年3月举行的地区选举,受到新冠疫情反弹影响,被推迟到了6月举行。这次选举是明年4月总统选举之前,法国政坛最重要的一次选举。尽管鉴于法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地区选举并不能全面反映各党派在地方所获支持的程度,但依然具有一定的“前哨战”的意义。
  不过,从6月20日第一轮投票数据来看,似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整体而言,根据法国内政部公布的最终数据,大区选举第一轮的投票率只有33.28%,较2015年上届选举时的49.91%,大降超过16个百分点,创下35年来的最低纪录;省级选举第一轮的投票率也只有33.32%,较2015年的50.17%,陡降近17个百分点。
  按说,低投票率往往会成全极端政治势力,令传统党派蒙受损失。但这一次,选前民调普遍看好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的得票率仅19.1%,远低于2015年的27.7%。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共和国前进党首次参选遇挫,得票率仅10.9%。一名共和国前进党议员说,第一轮投票结果给了执政党“一记耳光”。
  相对而言,包括传统大党共和党在内的中右翼阵营得票率最高,超过29%;传统左翼政党社会党得票率约为16.5%。此外,绿党的得票率也比共和国前进党高,在13%左右。
  在13个大区中,这次国民联盟仅在一个大区得票率微弱领先,中右翼联盟在7个大区保持领先,中左翼联盟则领跑5个大区,第一轮投票结果依然延续着传统格局。最终结果将在6月27日的第二轮投票后才能见分晓。
  变革不易
  与现实中仅在一个大区微弱领先不同,此前的民调曾预测极右翼国民联盟将在6个大区领跑,如同该党派在2015年创造的战绩那样。不仅如此,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也被认为是2022年总统选举中与马克龙对决之人。
  《纽约时报》报道称,距离法国总统选举不足10个月,本次选举可看作一个“风向标”。勒庞更是把这次选举看作2022年总统选举的彩排。然而,第一轮投票结果不仅给了执政的共和国前进党一记耳光,也给了雄心勃勃的国民联盟和勒庞一记耳光。
  2016年,38岁的马克龙创建共和国前进党的前身“前进”运动时,试图打破过去数十年来法国政坛在“左右”之间摇摆的规律,因而他打出了非左非右的中间派旗号,以此吸引寻求变革的年轻选民的支持。
  果然,厌倦了法国传统政治风向周期律的选民,在2017年总统选举中,在决胜轮投票中将39岁的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克龙送进爱丽舍宫,其得票率超过66%。彼时,与马克龙决战第二轮投票的正是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后者得票率为33.9%——法国政坛和选民向来对极右翼势力极为提防。
  马克龙上台后,“前进”运动也更名为共和国前进党,并在2017年6月赢得立法选举,成为法国国民议会第一大党。败选的国民联盟及其领导人勒庞,近年来也在政见立场上有所软化,试图借此赢得更多选民支持。
  不过,这次选举的结果显示,马克龙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依然高居庙堂,并未在地方层面深深扎根。反观勒庞,她和国民联盟做出的转变,依然不足以改变其在选民心目中的政治底色,难以摆脱被提防的处境。
  一般而言,类似的地区选举对执政党不太有利。打着变革旗号上台以来,马克龙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动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马克龙在他2016年出版的自传体《变革》一书中就表示,要“重塑法兰西”“重振法国”。
  政治领域的改革涉及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今年4月,马克龙宣布关闭自己的母校国立行政学院,以一所新的“公共服务学院”取而代之,以此撬动高级文官和公务员制度改革。
  成立于1945年的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堪称“法国精英的摇篮”,走出了德斯坦、希拉克、奥朗德和马克龙等4位法国总统,以及包括现任总理卡斯泰在内的数位总理,还有许多内阁部长、企业高管等知名校友。
  经济和社会领域,马克龙上台后陆续推动出台新的《劳动法》、国有铁路公司改革、失业和退休制度改革、医保改革以及税改和能源转型计划,其中税改一方面给富人和资本减税,另一方面也给贫困和低收入者减税。但上调燃油税成为2018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重创法国的“黄马甲”运动的导火索,那次长时间、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成为法国50年来最严重的骚乱,马克龙政府最后不得不叫停上调燃油税。
  可以说,近年来抗议示威和大规模罢工事件,始终伴随着马克龙强推各项改革,并且导致一些改革进程遇阻放缓。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则迫使马克龙叫停各项改革,全力应对疫情。去年以来,法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封锁,法国经济也备受疫情拖累,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了8.3%,创下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差纪录。
  重振法国
  4年前马克龙开始执政时,面对的是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法国和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安全形势严峻、社会矛盾集中爆发,传统政党遭遇极右翼和民粹主义势力强力挑战,欧盟改革和一体化进程遭遇瓶颈。
  推动内政改革的同时,马克龙也在外交上发力。2017年8月,他在上任后首次驻外使节年度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法国重建世界秩序的三个主轴,概括起来就是加强反恐确保法国安全,确保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捍卫法国的全球影响力。
  其中,团结欧洲、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成为马克龙外交的重要一环。2017年9月,他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说,首次全面提出“重塑欧洲”的建议主张,主要包括去官僚化、加大防务合作、推动税收改革、加强年轻人跨国交流和强化民主建设五个方面。
  比如,他建议欧洲建立统一的防务安全体系,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统一防务预算、共享情报;建立欧洲边境警察队伍加强欧盟边境管控,应对非法移民;针对欧洲发展不平衡现状,建设一个“多速欧洲”,加强法德协调,设立欧元区财长并统一预算,统一欧盟税收规则,各国进行经济改革,确保经济增长,有能力应对危机冲击等。
  马克龙试图通过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来加强法国在欧盟的领头羊地位,将多年来带领欧盟的“德法轴心”重新扭转为“法德轴心”。巧合的是,近十几年来被视为欧盟主心骨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进入政治生涯的末期,她将在担任德国总理16年后于今年秋天大选后退休。
  当然,重振法国并不局限于欧洲。马克龙的外交政策颇有回归“戴高乐主义”的意味,格外注重法国的独立自主。比如,他曾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亲密互动,但却在涉美欧贸易摩擦、应对气候变化等现实问题上分道扬镳;他对“脱欧”的英国态度强硬,但对美国和北约极力对抗的俄罗斯,马克龙采取适时接触策略,多次与俄总统普京会面。
  6月10日,北约峰会前夕,曾批评北约内部缺乏协调和“脑死亡”的马克龙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敌人有谁、在哪里。”他补充道,北约需要制定一个对俄战略,而不是把中国当成优先考虑的对象。
  不过,对马克龙来说,在接下来10个月的总统任期内,重心将逐渐聚焦于明年总统选举。当默克尔铁定退休、马克龙连任前景难料的情况下,法国乃至欧洲政坛的稳定性再度经受着考验。法国此次地区选举将在6月27日举行第二轮投票,最终结果出炉之时,将是马克龙为明年大选布局落子的开始。若想重振法国,得先提振选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