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这些招生新措施对你有用

按学科大类招生,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齐鲁晚报     2021年06月28日
  ◥今年,12所高校成立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眼下,各地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考生进入志愿填报关键阶段,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今年新增37个本科专业。同时,记者发现,高校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已成为一种趋势,各高校还积极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

  新增37个本科专业
  今年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门类,其中工学类占比最高,其次是农学。新增专业中有约1/3属于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其中包括智能采矿、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像工程等。共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邓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依托强势的学科基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新设国家最紧缺的专业。智能飞行器专业是通过航空航天大类这个专业来进行报名,结合了我们像信息学科、飞行器设计等等,来培养这样一个交叉学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入学后,学生先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再确定专业方向。这样有助于减少考生在报考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此外,近年来,各高校还积极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实现本科四年的全程陪伴和全方位指导。
宽口径复合型培养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强,一些高校也以大类招生为契机,打破学科界限,积极探索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最新设置了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法学-新闻学、国学-古典学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生完成本科四年学习后可获得两个教育部学位认证。同时,全校各本科专业均实施双选认证制度,各专业制定模块课程,零门槛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习,若毕业前达到相关专业辅修培养方案的要求,即可申请认证辅修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在上海大学,今年新增“冶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两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同时,为响应上海市打造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的区域战略,微电子学院紧扣产业需求,创新机制与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研究院、科技园区等展开合作开发课程,并组成联聘导师团对学生展开全方位指导,建立起集成电路领域紧缺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打造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在高考招生中,一些高校还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遴选优秀学生,通过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储备拔尖创新的领军人才。
  今年,清华大学新增量子信息班,首批计划招收20人,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这是国家首个量子信息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清华大学推出的领跑者计划之一。近年来,以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为理念,清华大学已推出10个“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均以世界一流科学家领衔,旨在为国家培养基础学科领域里的未来学术领军人才。
  今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成立了首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为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
专项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教育部最新推出“优师专项计划”,一些省份还推出“乡村振兴计划”,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其中,在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个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华中师范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王茂胜在接受采访时称:“我校今年“优师计划”共150个招生计划。主要面向22个中西部省(市、区),实行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优师计划”的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优师计划”师范毕业生经双向选择到生源省份定向县县域中小学任教6年,入编入岗。
          据央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