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科研做在大地上

“农民”教授辛苦研发几十年,把成果无偿送给果农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01日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创造的包干到户的做法,揭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1982年,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工作中的陈学森。
  他以科技促脱贫,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贫困农户、技术骨干3万余人次;他的每一个果树新品种的研发都历经十几年的时间,却把辛苦选育的20多个果树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无偿送给果农使用;他研发的果树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山东、陕西等省的丘陵地区累计推广种植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
  他就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学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艳 张琪 李岩松 王开智      
“一根棍儿”
助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你看这满树的花儿。”4月9日,蒙阴县岱崮镇杨宝泉村果农田成有举着手机,兴奋地说,“我估计今年亩产能够上万斤!”
  6年前,田成有却对种植陈学森团队选育的苹果新品种有很多顾虑。田成有家的40多亩果园里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的苹果树,到2015年已经30多年了,树势衰弱,病虫害一年比一年严重,结的果实个头小,着色也不好,根本赚不着钱。田成有迫切地想找到一个改造果园的办法。
  在杨宝泉村,像田成有这样的果农不在少数,全村有近1000亩果园存在果园更新和重茬障碍的问题。蒙阴县果业局联系了山东农业大学的陈学森、毛志泉两位教授,希望能尽快解决全村果农的燃眉之急。
  “我们这边是山区,以前栽的是长枝型的,都四五米高,这两位教授带来的‘龙富’是新品种,而且是短枝型的,才两米,这到底行不行?”太多的顾虑让并不富裕的田成有不敢轻易尝试。
  新品种推广是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陈学森拿出4万元钱购买了4000多棵“龙富”果树苗,团队成员毛志泉也自掏腰包,负责解决重茬障碍的菌肥,同时采用团队的一项栽培技术发明专利“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新模式”,良种良法配套,把树给田成有栽上。第二年,果树就开始结果,到第四年,亩产接近6000斤。
  陈学森介绍,田成有的果园一开始种植的苹果是我国“红富士”品种的第二代,“龙富”品种是第五代,栽上树第二年就结果实,像一根棍儿,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形象地叫“一根棍儿”。以“龙富”为代表的红色芽变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有效推动了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好看、好吃、好卖、好管”,新品种为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从1000万亩发展到目前的3700多万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树新梨
成新旧动能转换“利器”

  “山农酥”梨是陈学森团队历经15年培育出的新品种,具备个大、好吃、极晚熟、耐贮藏、抗氧化的特点,解决了我国梨产业主栽品种“晚熟不优质”的问题。
  “‘山农酥’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山农酥’梨要转让,至少可以卖3000万。”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王中华说。陈学森明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却还是把“山农酥”梨新品种及种植技术无偿转让给了省内的十几家民营企业,“我想吸引更多的企业,建立更多的示范基地,尽快将这个新品种推而广之。”
  早在2017年,陈学森团队就联合山东一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何家庄村、杨家庄村、胡家宅村等周边7个自然村近5000亩土地,建立了“山农酥”梨示范基地。   
  对何家庄村而言,“山农酥”梨培育示范基地的建立,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村子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如今,除济南市莱芜区外,“山农酥”梨在济宁市泗水县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在菏泽市牡丹区、高新区和单县等十余个县市区示范推广1万余亩,为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颗初心
铸就近40年的矢志不渝

  1958年,陈学森出生在临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近40年。
  1997年,博士毕业的时候,没有科研经费,能用来育种的土地也不足,陈学森就拿出工资去建育种基地、建塑料大棚。没有钱雇人,他就自己拉砖头,挑水挑肥,栽上杂交种苗。“有一次,下了大雨,风很大,把大棚掀翻了,做实验用的杏儿落了一地,一些研究白做了,他就跪在那里,掉眼泪。”谈起丈夫做科研的艰辛,陈学森的妻子张艳敏也落了泪。
  细心的人会发现,陈学森走路时,肩膀总是一个高,一个低。他说,这是长期挑扁担留下的“后遗症”。陈学森说,“2007年,开始研究红肉苹果,新西兰先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就着急,想加快培育进度。肥料不足,就跑去泰安环卫处挑大粪,一上午就挑了60担子,肩膀被扁担压磨得血肉模糊。当时看果园的那个老头儿就说,没见过你这样的教授,纯粹是一个老农民,傻不傻?”  
  近40年间,抱着“服务三农”的一颗初心,陈学森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主持国家863、973等项目3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62篇;在国际上首次揭示苹果起源、演化和驯化规律;拥有发明专利40多项;创建水果优质高效育种和生产技术体系,育成新品种20多个。多年来,他以科技促脱贫,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培训贫困农户、技术骨干3万余人次;把选育的20多个果树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无偿送给果农使用,在山东、陕西等省的丘陵地区累计推广种植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余亿元。2021年,陈学森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