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姑娘”金茂芳:运河畔长大,新中国第一代军垦女拖拉机手

青春热血,她和战友将戈壁滩变良田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05日
  讲述起往昔,88岁的金茂芳老人依然记忆清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陈硕 摄
  诸多荣誉承载了老人辛勤的汗水。
  第三版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中女拖拉机手的原型之一就是金茂芳。(资料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褚思雨 
通讯员 张伟光 盖鸣霆    

19岁少女远赴新疆
成为一代女拖拉机手

  仲夏的济宁,南池荷净,蝉鸣声声。3500公里之外的新疆石河子,鲜花遍野,绿意葱茏,巍峨的天山山脉高耸入云。这两个相距大半个中国之遥的城市,69年前因为一群花季少女结下了一段深厚的缘。
  1952年5月,新疆军区在山东省招一批女兵。从小就崇拜军人的金茂芳从乡下跑到县城报名参军。面对家人的劝阻,金茂芳内心坚定:“我必须参军,加入解放军队伍!我们新中国的女性,不做出一点成绩来怎么能行?”
  当时的金茂芳连新疆在哪里都不知道。带着满腔豪情,她和上千名山东女兵坐上了西行的列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军垦战士。那一年,她19岁。
  辗转数月,好不容易搭乘车辆到达了新疆石河子,眼前的景象却为正在兴头上的姑娘们当头浇下了一盆冷水。“一眼望去全是看不到边的戈壁滩,还有西北风卷起的漫天黄沙,这到底是啥地方啊?!”金茂芳说。冷静下来后,大家伙儿也都想开了,“新中国刚刚成立,到处是一穷二白,召集大家过来不就是为了建设祖国、开发边疆吗?所以,不管再苦再难我们都不能离开,一定要好好干,安下心、扎下根、长期建设新疆。”
  在经过短暂的几个月的扫盲学习后,金茂芳和其他女兵们按照军队的要求开始选择工种。大家有选择当饲养员的,有选择种树的,还有选择做后勤工作的。当领导询问金茂芳工作意愿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示:“我要开拖拉机!”
7年完成20年的工作量
曾一天播种120亩地

  学开拖拉机?一个女孩子,学什么不好,偏得学开拖拉机?面对这样那样的质疑,倔强的金茂芳却从未退缩。
  1952年冬天,金茂芳同十几个女兵一起学习拖拉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3个月后被分配到机耕队开始跟车实习。“还记得第一次上拖拉机时,我的心脏跳得如同突突直响的马达,既紧张又激动。”当时驾驶的是苏联产“莫特斯”拖拉机,她一遍遍对自己说:“金茂芳,你要好好干,否则就对不起这身军装和这台拖拉机。”
  金茂芳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机会。为加快开荒进度,她所在的机组实行一天两班倒,一个人驾驶拖拉机要足足干够12个小时才休息;曾有链轨车掉入泉眼,她和6位战友挖了整整一夜才把机车从泉眼挖出,浑身湿透的她们经过寒风吹袭,一个个变成了“冰人”;也曾在零下40多度的寒冬中,遇到拖拉机熄火,她脱去手套,用嘴对着管子吸油,结果嘴皮被牢牢地粘在冰冻的油管上,用劲一扯满嘴满手都是血,可是她还是坚持吸下去,直到发动机启动……
  新疆军垦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串数据,记录下金茂芳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创下的闪光纪录:7年时间,累计工作时间33395小时,共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相当于20年的工作任务;节约油料52145公斤,机车越过6个大修期,节约费用开支8万多元。她还创下了一天播种120亩地的劳动纪录。
  付出就有收获。1958年至1962年,金茂芳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她领导的机车组年年被评为先班组。1959年7月,金茂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兵团评为“二级英雄模范”;1965年被树为“兵团十二面红旗之一”;200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授予金茂芳“十大戈壁母亲”荣誉称号;2019年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用“坎坷”与“光荣”
概括自己走过的路

  面对大家的赞美,金茂芳却始终低调,她一直说千万别把人民币上的那个姑娘当成她,“你可以说我是原型之一,而不能说是我个人。新疆建设兵团的姑娘们千千万,新疆能有今天,是我们集体奉献的结果,而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金茂芳说。因此,她更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军垦文化、女兵风采,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继续建设一个更美的新疆。
  金茂芳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己也已经走过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最近她常想,自己这一生可以用两个词、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坎坷”与“光荣”。“远赴新疆、艰苦创业、背井离乡这些是坎坷,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都是党给予的无上荣耀。”
  如今,金茂芳虽年事已高,不能从事一线工作,可她始终没有忘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军垦文化,经常去做学校义务辅导员、志愿宣讲员,参加社区和学校的报告会,给居民和师生讲兵团历史,讲建设者的故事,激发年轻一辈建设新疆的豪情。“我来新疆快70年了,有人问我来新疆后悔吗?我告诉他,从不后悔。当年,我们开荒种地,在戈壁滩上建新城,就是为了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今天年轻一辈更是应该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把新疆建设得更好。”金茂芳说。
  从19岁离开家乡到88岁的耄耋老人,将近70载的光阴岁月改变了太多。可是,金茂芳这位从济宁走出去的全国劳模,对家乡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翻阅着济宁市重大项目建设成果、文明城市创建的画册,老人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我从小在大运河畔长大,这些年济宁的变化真是太令人惊喜了!”金茂芳说,如果身体允许,她真想再回去一趟,逛逛济宁的南池公园、太白楼,再走走竹竿巷、打绳巷,再看一眼当年的老家变成了什么模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