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守诠释担当,用行动践行使命

齐鲁晚报     2021年07月10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连日来,记者先后采访了多位山东省“两优一先”受表彰对象,大家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新的征程上,在不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展现担当作为。
老杜的清晨微党课,三年来从未断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7月6日清晨4点43分,“老杜问您早上好”微党课更新,一段约200的文字发到了微信群和朋友圈。这种特殊形式的党课,自2017年11月上线,3年多来一天也没落下。现在,杜鑫德正在准备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党课提纲,已被预约了三场党课。
  老杜名叫杜鑫德,今年78岁,是济南市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绿景嘉园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他每天早上3点多就起床,保证早上6点前完成“微党课”编发,即使生病住院也没有断更。
  杜鑫德退休前是济钢党校的一名老师,从2012年3月开始担任绿景嘉园社区党校讲师,先是给社区党员群众讲,后来到街道、机关、大中小学、企业、农村讲,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声音传播到最基层。
  杜鑫德在社区党校里有一个外号,叫“老九十”,就是每堂课他都要讲90分钟。为了备好一堂党课,最少得准备一周,他的党课总是深入浅出、举例生动,党员们听得津津有味。社区党课9年来,他已经讲了八十多场,涉及课题40多个,撰写讲稿近20万字,听课人数从一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七八十人,有时达到几百人。
  一摞摞读书笔记,一堆堆书籍报纸,为了时刻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杜鑫德坚持每天学习4小时,撰写的读书笔记有40余万字。30多年的党课宣讲经验,让他总结出一堂好党课的三大特点:既要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初心情怀;又要有“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责任担当;更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行动。深入浅出,才能帮党员群众更深刻地理解党的理论,达到成风化人的教育目的。
  “只要大家愿意听,我就一直讲下去,直到讲不动了为止!”杜鑫德说,有生之年一定要尽己所能讲好党课,做好传帮带,带动和影响一批青年党员。
不忘初心,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盛况,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百年伟业倍感骄傲和自豪。”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三级研究员郑礼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嘱托,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郑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参加工作30多年来,郑礼一直从事天敌与授粉昆虫产业化的研究工作,研发了多种天敌昆虫和授粉昆虫大规模繁殖技术,如地熊蜂、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周年化繁育和应用技术、桨角蚜小蜂工厂化生产技术、利用麦蛾卵工厂化繁育赤眼蜂和田间应用技术等。
  他完成的“天敌昆虫防治蔬菜害虫技术应用”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从事农业害虫的天敌及授粉昆虫熊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应用技术推广工作,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成为我省天敌和授粉昆虫研究领域的领军专家。同时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朝鲜、老挝、缅甸等国家建设了30多个赤眼蜂工厂,为当地的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缩短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天敌和授粉昆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差距做出了杰出贡献。我国著名昆虫学家郭予元院士评价他为“全国生物防治领域的一面旗帜”。
  郑礼谈道,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按照“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要求,在自己所从事的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领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新成果、新技术,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